由張婉婷執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近日成為熱話,此片紀錄6位英華女校學生由2011年起的十年成長故事。電影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為「最佳電影」,當時學會對予《給十九歲的我》的評語是「影片涉獵廣泛,整理過程艱巨,剪接尤其應記一功;從渥沃之家到平民小戶,由破碎離散到方言與地域特色,都能在作品中找到細膩平實的紀錄。6位被訪少女猶如璞玉,有未經矯飾的直率動人,在鏡頭前散發着點點靈光。」
阿聆曾向校方導演交涉不果
然而,電影近日涉及不少爭議,由於此片原屬校內紀錄,據了解拍攝時沒有公映計劃,惟電影上映之後,片中其中一位主角阿聆一直缺席宣傳,她與另一位主角阿佘接受傳媒訪問,二人均表明不同意電影公映,前者直言看過電影後情緒困擾要求醫,她亦曾多番向校方及導演交涉,「我其實只是不斷問校方和導演一個問題:是學生重要還是作品重要。他們從沒正面回答過。」至於阿佘則向傳媒表示,最後只能選擇妥協及接受一切,亦有配合電影宣傳。
阿聆曾向心理醫生求助
按照阿聆向傳媒的說法,她表示在校內公映半年至數月前才接獲通知,校方和導演有把電影公映的打算。她坦言很擔心自己是否可以承受各種閒言閒語,曾就此向校方及導演了解剪接內容及故事大綱,惟導演張婉婷以每個人都要求刪這段刪那段的話,紀錄片便剪不成的理由拒絕。阿聆最後只能在校內首映時,跟當時的觀眾一樣,首次看到這套電影。她在訪問中坦言,在看過《給十九歲的我》之後感到恐懼,亦即時向校方提供的心理醫生求助,心理醫生診斷後也表示以她的狀態,電影是不適合進行公映的。
有同學哭足5年才能退出
不過,校方以「訊息正面」希望阿聆能考慮電影可以公映,並稱拍攝團隊的努力需要得到回報。她亦曾向導演要求把她的片段剪走,但張婉婷以已通過電檢為由拒絕。阿聆指電影本身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紀念學校重建,而不是參加電影節角逐獎項,亦不明白為何要參加電影節,校方到最後拿出當年其父母簽署的文件,她表示當時大家的理解是「通告」,沒想到其實盡是細則的同意書,若她繼續阻止,或會負上法律責任。她又指出,張婉婷曾在訪問中提及有同學以粗口罵拍攝隊伍,並指不想拍攝的話,只要跟她說一聲便可退出,惟拍攝這麼多年,只有一位同學成功退出,指對方由中一哭至中五,哭到全級都知道這位同學不願拍攝,但校方和拍攝團隊花了5年時間才讓這位同學退出。
斥英華不尊重學生意願
阿聆亦在訪問中指「校內首映到現在整整一年時間,我其實只是不斷問校方和導演一個問題:是學生重要還是作品重要。他們從沒正面回答過。我本以為他們心裡其實清楚他們做的選擇之沉重,會盡量低調處理紀錄片事宜。但看到鋪天蓋地式的個人專訪,有關他們教育理念的報道,我不停自問他們為何能高舉如此高尚的理念,但背後卻如此不尊重學生意願。」最後她引述《給十九歲的我》片尾一句話作結:「做人要像圓規一樣,心要定,腳要走。」
前校長︰我們真的不知道
由於電影中的兩位女生表態,事件引來網民極大迴響,指校方與導演未有理會兩位受訪女生的感受。英華女校校長關翰章對事件感到愕然,指這十年拍攝期間沒有學生及家長向校方作投訴,而學生由第一次看過全片到公演有14個月時間,諮詢過校董會和法律意見,亦聯絡過專業輔導人士,校方也要平衡很多方面。此外,他們亦和一眾女生一起吃飯慶祝紀錄片的誕生。他又透露,有一位同學曾表達不願意,所以電影內沒有任何她的片段。
至於前校長李石玉如則表示「只是我們真的不知道」,稱最近才得知有關拍攝手法及不尊重的投訴,會馬上著手處理,除了保護學生外,亦考慮到需要守信用、守承諾,當中有很大的掙扎。她指若同學能早點提出,像其他同學般,她可以退出,惟已錯過了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