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07-23 06:00:00

【am獨家】傾倒泥頭廢料 村民轟環保署 規劃署查違例發展

分享:

在私人土地傾倒及堆填建築廢料,只要向環保署提交土地擁有人的書面授權,並在獲得署方確認後便不屬違法,但沙頭角一條原居民為主的鄉村,有村民投訴署方批出許可後,高達半個人的泥頭廢料被連場大雨沖散,並堵塞村口唯一的坑渠,造成嚴重水浸。然而,環保署人員在積水退卻後巡查,指無發現堆填活動違反環保條例,說法令村民大感不滿。在村民連番投訴下,規劃署巡查認為有關私地擺放了建築材料,懷疑涉及建築工程,正調查是否涉及「違例發展」。

adblk6

記者:賴銘傑、張逸羲;圖:黃文山

 

觸發風波的私地位於沙頭角木棉頭及蕉坑村,距離沙頭角管制站僅1公里,涉及兩個相連地段,面積大約140平方米。城規會資料顯示,私地所在的整條鄉村屬「鄉村式發展」用途地帶,如作商業、社區和康樂用途,須向城規會提交規劃申請,但發展農業或興建農地住用構築物則獲豁免。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登記業主為「基督教銘恩堂聯會有限公司」,業權前年以「送贈契」形式轉移至該聯會名下。


村民報警阻倒泥
據悉,夾雜玻璃及瓷磚碎片的建築廢料,連同一堆泥沙和碎石,本月12日先後由3輛泥頭車載入村傾倒,曾堆至達半個人高。目擊過程的村民李先生稱,村民不滿有外來廢料運至該村擺放,擔心造成污染,又稱連日大雨將部分沙泥沖散,堵塞附近唯一的坑渠,曾引致水浸,水深一度高過腳眼。村民先後兩度報警求助,惟警方只列作「雜項事件」處理。

記者上周到該地段外圍觀察,發現泥頭及建築廢料仍在,惟現場亦貼有多張環保署長發出的「擺放建築廢物通知書」,有效期直至下月中;地段同時亦擺放了一批完整的木板。期間,兩名環保署人員到場拍照記錄,以及檢查坑渠堵塞的情況,但當日天氣清朗,村內已沒有水浸情況。


規劃署巡查懷疑涉建築工程
環保署及規劃署回覆查詢表示,曾先後派員到該地段突擊巡查,其中環保署接獲6宗擺放泥沙、建築廢料及非法排放廢水的投訴,惟無發現違反環保法例,並確認收到地段持有人提交的「擺放建築廢料通知表格」;而規劃署則發現地段部分土地擺放了建築物料,懷疑涉及建築工程,會調查是否涉及「違例發展」。

本報期間亦聯絡到身兼基督教銘恩堂聯會董事的黃瑞屏牧師,她承認曾安排承建商到場傾倒泥頭及放置建築廢料,但她強調該地屬私人擁有,並再三重申獲政府許可,形容傾倒及堆填絕對合法。黃瑞屏又透露,聯會計劃將私地闢作「種植」用途,主要供社區中心或需幫助的家庭,於閒時前往體驗耕作,她澄清地段絕非用作發展休閒農莊。

adblk7


去年曾申請發展休閒農莊
經查證後,發現該聯會於去年10月曾向城規會提出,發展休閒農莊的臨時「康體文娛場所」規劃申請,但在同年11月撤回。根據法定圖則及分區計劃大綱圖,休閒農莊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在「鄉村式發展」地帶內的「康體文娛場所」,必須向城規會提交規劃申請。黃瑞屏無解釋撤回原因,但承諾會安排承建商運走建築廢料,又強調冀與村民保持和睦友善的關係,但亦促請村民勿再阻撓。身兼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執行委員的村長李慧賢認為,環保署發出的「擺放建築廢料通知表格」,雖代表堆填活動已獲全體土地擁有人同意,但質疑署方在審批時「有否諮詢其他部門意見」,他強調各部門至今未能就批准傾倒和擺放物料,給村民「一個統一的答案」。城規會委員潘永祥不評論個別個案,但稱一般在考慮申請時,會因應項目對社會的好壞作判斷,不會單憑反對申請者人多便一定否決,項目牟利與否亦非考慮因素。

adblk8
1.村民稱泥頭被大雨沖散,堵塞坑渠。
2.現場擺放有建材,規劃署正調查是否涉及「違例發展」。 3.私地上的泥頭一度有半個人高。
4.現場貼有環保署「擺放建築廢料通知表格」。
5.業權人曾張貼平整地段的告示。
6.環保署人員到場檢查坑渠堵塞情況。

入App免費換走健康產品

入App免費換走健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