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lash抗爭套裝的「智慧面巾」。(互聯網)

Backlash的通訊裝置。(互聯網)

布拉斯創作的人面武器化面罩。(互聯網)

塞爾瓦焦設計的「仿製面皮」。(互聯網)

塞爾瓦焦創作的「仿製面皮」。(互聯網)
香港反修例的前線示威者,絕大部分都戴上防毒面具、口罩及頭盔等「full gear」上陣,除了保護自身安全,還要保密身份,免遭警方追查搜捕。CNN報道,外國有設計師及藝術工作者關注警察「過度軍事化」(hyper-militarization)以及人面辨識技術造成的監控問題。
其中居美巴西設計師奧利韋拉(Pedro Oliveira),因在13年目擊巴西警方暴力對待示威者而受到啟發,與陳姓拍檔共同設計出名為「Backlash」的抗爭套裝(protest kit),當中的「智慧面巾」(smart bandana),除了可遮蓋面容,示威者還可利用面巾上只能以特定app讀取的圖案,來互通訊息。此外,抗爭套裝還包括一個可配戴的警報器,讓示威者可通知同伴附近有警察,也有一個圖案裝置,可透過app通知示威者身處的區域是否受到監控。
奧利韋拉指,此抗爭套裝不是商品,「我們不認為這是給抗爭者的解決辦法」,因留意到警方與示威者在裝備資源上不公平,所以希望提高公眾對警方過度軍事化,以及用高科技對付示威者的關注度。
英國藝術家布拉斯(Zach Blas)創作利用涉多種面部特徵的生物數據而製成的「Facial Weaponization Suite」(人面武器化面罩),概念是示威者戴上蓋著面孔的銀色面罩,希望可「騙過」人面辨識系統。布拉斯亦藉創作來凸顯人面辨識技術在收集數據上的偏頗。
藝術家塞爾瓦焦(Leo Selvaggio)根據自己面孔來設計的「仿製面皮」,戴上後,離遠看似是普通人,若很多人同時戴上,在閉路電視監察中,就如同一人同時間在多個地方出現。
美國藝術家烏爾班(Scott Urban)的作品名為「Reflectacles」(反紅外線眼罩),它以反射紅外線物料製造,戴上後,在閉路電視監控中,眼睛部分會反光,變成一片白色,讓使用者可隱藏身份。烏爾班在其官網指,因香港近期的示威,他這個作品在香港網絡的點擊率大增。他受訪稱,「我不是在販賣商品,只是想讓大家知道,當你的樣子成為你的身份後,就沒有回頭路,你會在任何公眾場所被追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