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港人希望美國介入,圖為有人在遊行中展示美國國旗。(資料圖片)

示威愈演愈烈,防暴警多次武力驅散示威者。(資料圖片)

《金融時報》評論文章。(互聯網)
香港反修例示威愈演愈烈,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評論文章指,北京明白到出動解放軍鎮壓示威的「危險」,現在看來是採取拖字訣,似是靜待暑假結束、學生復課,屆時反修例運動或會失去動力。
評論員拉赫曼(Gideon Rachman)以《香港是新冷戰的爆發點》(Hong Kong is a flashpoint in the new cold war)為題的文章指出,香港目前的亂局與範圍廣泛的中美爭拗「息息相關」,有示威者展示美國國旗,中國則指美國是操控示威的「幕後黑手」,拉赫曼曾向一些展示美國旗的示威者了解,發現他們熱切期望美國國會推動草擬中的《香港人權及民主法》,也希望總統特朗普會向北京施壓,「因為他願意對中國實施制裁」。拉赫曼指出,華盛頓的反中情緒已是跨黨派,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與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等具影響力的人物,都已就香港情況發聲。
拉赫曼認為,即使沒有美國制裁,若北京對香港作鐵腕干預,例如出動解放軍,可能會令外界對香港失去信心,促使國際企業撤資。拉赫曼指,香港對中國經濟發展仍有重要角色,因為很多中國公司希望透過香港,進軍國際股票市場,且香港的法律及保險服務有保障,也有大批內地富人在港投放大量金錢,拉赫曼認為,香港示威者意識到這些情況,希望藉美國制裁迫使中國讓步及回應訴求,他們也明白到若美國撤銷對港的優惠待遇,將重挫香港經濟,但仍想「置諸死地而後生」,而這就是他們爭取國際社會施壓的理據。
拉赫曼指出,北京若認為出動解放軍可以維持它在政治上對香港的控制,便可能會這樣做,但北京也知道不能隨便出動解放軍,官媒《環球時報》也曾指出,出動解放軍會在香港激起激烈反應,反而難以鞏固管治。
最後,拉赫曼認為,中國或「正靜待示威逐漸消退,希望會失去動力」,因為學生暑假後便會復課。他指,香港以往被視為商業社會,市民忙於消費而不關心政治,但綜觀全球形勢,經濟凌駕政治的時代已過去,再度可見香港站在新時代的最前線。
關於反修例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瑞士《新蘇黎世報》引述一名瑞士銀行消息人士指,愈來愈多中國大陸的投資者考慮不把資金匯到香港,而將資金轉到新加坡和瑞士。報道指,示威已從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演變成對北京影響力的不滿,投資者擔心香港再也無法維持原來的獨立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