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2-12-30 04:30:50
日報

「慢病計劃」轉介病人設專隊 政府按家庭醫生表現付費

分享:
「慢病計劃」轉介病人設專隊 政府按家庭醫生表現付費

李夏茵形容,《藍圖》中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的「旋轉門」安排,可令病人輪候時間減少至一年內。(羅庸軒攝)

政府提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重點措施「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最快明年第二季推出。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公營醫療系統專科日後會有「專隊」接收由參與計劃私家醫生轉介的病人,期望輪候時間可減至以月計,病人病情穩定後便可「重返」家庭醫生跟進和覆診。李夏茵強調,新計劃著重私家醫生的質素,他們要控制好慢性疾病病人的病情,政府購買私家醫生服務時,將按表現付費。

《藍圖》提倡「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新成立的策略採購統籌處負責購買家庭醫生服務,涉及與專科醫生的配對轉介制度。李夏茵承認,以往政府公私營協作計劃沒注重服務質素,涵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慢病計劃」將要求私家醫生遵循指引,確保慢性疾病患者病情受控,政府將視乎醫生是否達標,即能否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按表現付費(pay for performance)。她表示,的確有不少病人明知患病也不願治療、覆診等,但相信經醫生、地區康健中心團隊「不斷煩個病人」,對方應會跟從建議。
 

adblk6
adblk7
「慢病計劃」轉介病人設專隊 政府按家庭醫生表現付費

地區康健中心設有不同課程,如教導病人管理慢性疾病或痛楚管理等。(羅庸軒攝)

料轉介專科病人毋須等一年

家庭醫生只要答允加入《基層醫療名冊》和接受定期培訓,即可參與計劃。李夏茵解釋,家庭醫生要按指引,轉介病情惡化的慢性病人到公營醫療系統專科團隊,屆時亦有「專隊」接收。病人覆診數次後如病情回穩,便會返回家庭醫生繼續跟進。她稱,專科有時「唔想要多一個病人」,家庭醫生又「唔想少一個病人」,形容「旋轉門」安排既善用資源、方便病人,又估計專科輪候時間應毋須數以年計。

政府在《藍圖》同時提出整合各項基層醫療設施和服務,首階段希望3年內將衛生署長者健康中心改撥入即將成立的基層醫療署。當局同時計劃將衛生署的學童保健、母嬰健康院,以及各地區康健中心納入醫療署轄下。李夏茵不同意架構將變得臃腫,認為基層醫療確實涉及多項範疇,規模應有如第二層「專科及醫院」般大。

家庭醫生助早發現潛在慢病

部分地區康健中心現時租用商業大廈為臨時會址,李夏茵承認選址未必方便市民,認為最好應如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般有地舖、門口有招牌等,惟「都冇理由等到有地」才運作。
李夏茵續說,政府已選定全港十八區中心的永久會址,並計劃在區內設立多個分站和派流動車到社區,盼吸引市民主動向家庭醫生求診,有助及早發現潛在疾病。當局又計劃將公共屋邨部分舖位和用地,撥作基層醫療用途,並計劃在擬重建的衛生署診所、政府建築物內,為基層醫療「爭一席位」。

adblk8
adblk9

amFUN聖誕狂賞🎁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

amFUN聖誕狂賞 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