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4-07-11 04:31:48
日報

優質醫療巡禮|積極公私營協作 穩妥基層醫療 整體邁向優質發展

分享:
優質醫療巡禮|積極公私營協作 穩妥基層醫療 整體邁向優質發展

優質醫療巡禮|積極公私營協作 穩妥基層醫療 整體邁向優質發展

香港邁向老齡化社會,人口老化引申慢性疾病病患率上升,為公營醫療帶來巨大挑戰。透過公私營醫療機構協調,從而拉近兩者診症收費的差距;並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的「早發現,早治理」策略,改善市民整體健康狀況。為強化香港基層醫療健康系統,特區政府早於2022年12月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又預期在今年內成立「基層醫療署」,加強統籌及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制訂標準和設立質素保證機制。要穩固三層醫療服務加強基層醫療部分,才能令整體邁向優質發展,為此am730推出《優質醫療巡禮》,逢周四刊登,通過走訪各種醫療機構,了解業界不同服務方案。
 

adblk5
急症室 公立醫院 急症服務

公立醫院急症服務,往往是普羅大眾一般求診的便捷通道,令資源無法用得其所。

設立基層醫療署 探討普通科門診定位

本港醫療體系屬於三層服務機制,第一層作為守衛社會大眾的基層醫療防線,第二及三層則分別代表專科與醫院服務,惟第二、三層的社會資源分配嚴重失衡,特別是公立醫院急症服務,往往變成普羅大眾一般求診的通道,影響有需要的緊急患者。故此根據《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政府建議在今年內將「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升格為「基層醫療署」,強化第一層基層醫療的角色,推廣家庭醫生的概念與家庭醫學的重要性。基層醫療署將因應社會需要,逐步整合不同治療中心變成社區康健中心,又會積極推動醫管局門診協作和慢病共治計劃,加強社區醫療,並與醫管局探討未來普通科門診服務的定位,冀將資源集中惠及弱勢社群。

門診協作與慢病共治

為疏導並紓緩普通科門診服務的壓力,醫管局早已推出「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門診協作),邀請現時於醫管局門診診所接受治理而符合指定臨床及計劃準則,並至少12個月前開始接受治理的病人參加計劃,讓他們自由選擇參加。每名病人每年可享有10次資助門診服務,包括診治慢性疾病和偶發性疾病、於私家醫生診所獲配治理其慢性疾病病情及偶發性疾病的藥物、以及經參加計劃的私家醫生轉介,到指定的私營化驗所接受特定化驗服務。而針對本港慢性疾病病患有上升趨勢,醫衛局更在去年11月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提倡「一人一家庭醫生」的理念,為患有高血壓及/或糖尿病的計劃參加者,每年會由家庭醫生提供最多6次受資助診症,及提供所需藥物。家庭醫生會因應計劃參加者的醫療需要,安排特定的化驗及檢查;而地區康健中心則按家庭醫生轉介及計劃參加者狀況,安排護士診所或專職醫療服務。

adblk7

公私營不同協作 為輪候病人靈活治療

除善用私營門診服務資源,政府亦積極與不同私家醫院或私營日間治療中心合作,推出不同計劃讓在公營醫療體系輪候接受治療的病人,提供較實惠且靈活的選擇。如「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轉介予私家眼科醫生為其進行白內障手術;「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腸道協作)為獲邀病人到私家專科醫生接受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放射診斷造影計劃」(協作造影),符合資格癌症病人可被轉介至私營醫療機構接受放射診斷造影服務;在醫管局接受血液透析服務而病情穩定的病人,可獲邀請參加「共析計劃」,於社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等。

adblk8

要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長遠而言,如果配合市民加入自願醫保計劃,為健康保障和預算作第一重把關,及早阻截病痛;待有需要享用私營醫療服務時,大病化小,自然負擔得起呢。
 

amJetso送 Bodysonic先力牌窗口式冷氣機X靜音循環風扇X電動冷凍小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