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11-16 06:00:00

【觀察】美國中期選舉 對未來選舉的啟示

分享:

美國中期選舉結束,雖然仍有少量議席要重點選票未知鹿死誰手,大致局勢已經明朗。不少人希望能從此看出對2020年大選的啟示,但恐怕沒有這麼簡單。美國政黨制度較鬆散,同一政黨在不同選區的候選人可以有不同政綱,個別議席未必反映全國形勢。而且中期選舉通常處於總統民望較低時期,對執政黨不利,加上仍有兩年才大選,變數不少。儘管如此,筆者仍然嘗試找出一些值得談論的點。整體而言,民主黨未如預期大勝,但特朗普也不可放心。

 

首先,整體結果是民主黨在眾議院贏了30多席 (全院共435席),更取回過半數,但在參議院方面是輸了一兩席 (全院共100席,但只有35席改選),共和黨維持過半。似乎部分傳媒事前吹捧的反特朗普浪潮並沒那麼強。可是投票率的確有上升,以中期選舉來說是N屆來最高。這顯示不論反和撐特朗普雙方都有出動,部分傳媒事前吹捧反特朗普浪潮可能反過來刺激特朗普支持者出來投票。不過民主黨贏眾議院的確反映他們是多了票,就算參議院方面輸了。

為甚麼參眾兩院結果有分歧呢?地區分化。眾議院議席是按人口分配,一個州份人口越多獲分配議席越多,參議院是每個州不論人口固定兩席。美國政治近年地區分化愈趨嚴重,越來越多人按政治立場選擇居住州分,如民主黨支持者搬到民主黨主政的州份,共和黨支持者則相反。聽起來很誇張,但因美國實行聯邦制,州政府有很多權力,哪一黨主政對該州的教育、社福、社會政策等都有影響,按黨移居並非無理。結果是民主黨支持者集中在大都會區,如東北和西岸幾個州,共和黨支持者則散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多個鄉下州份。於是民主黨在計人口的眾議院佔優,反映他們多了票,但因參議院是計州份,共和黨仍可佔優。

民主黨多了票,是否反映2020大選特朗普好危呢?又不一定。特朗普最新支持度徘徊在40%左右,跟以往總統在同期相比算偏低。但一般來說,總統會在大選前再推出一堆政策吸引選票,加上大選中的對手是甚麼質素也有很大影響,中期選舉表現欠佳仍能連任者大有人在。民主黨在2010年中期選舉中大敗 (眾議院輸了63席),奧巴馬仍能在2012連任。所以2年後特朗普是否繼續低民望,或者到時民主黨能否維持優勢,仍有很多變數。


還看個別州份情況
比起整體支持度,看個別州份情況更重要。眾所周知,美國總統選舉決勝負的不是整體普選票,而是選舉人票,上屆選舉就是希拉莉贏普選票卻是特朗普贏選舉人票和當選總統。因篇幅所限詳情就不講了,總之在這制度下,在一些已經贏硬的州份累積更多普選票都無用,關鍵是集中資源贏得那些雙方勢均力敵的搖擺州份,因此我們現在也應該看兩黨在搖擺州份的表現。

2020大選的搖擺州份,即2016年雙方得票最接近的州份,有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星州、佛羅里達州等,特朗普在這些州份的得票率只比希拉莉高1%左右。亞利桑那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二人差距亦只有3%左右。今次中期選舉,民主黨在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得票大幅上升,相信可在2020年贏回它們。其他幾個提到的州份的表現則較參差,上升幅度較小,再考慮到變數很多,民主黨能否在2020贏回它們仍較難講。

假設總統選舉時其他所有州都沒有轉態,只有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從共和黨轉回民主黨,兩黨有機會變成選舉人票同票,269對269打和!這就有兩個可能情況。一是有選舉人偷偷改投對家,令對家取勝。雖然選舉人這樣做會在事後會受懲罰,但因選舉人投了的票就是有效,這可能真的會決定誰當總統 (不過肯定會有人司法覆核)。另一情況是按憲法規定,由眾議院投票決定。須指出這時不是全體議員投票,是按州份計,即要看哪一黨在較多州份有過半議員。這會對共和黨有利。

無論如何,這預示下屆大選必定會是非常緊湊,一張選舉人票都不能少,能動搖到一個州得一個州,雙方傾巢出動。這也代表未來2年我們可能見到特朗普有更多驚人舉動。另一方面,民主黨選出誰當候選人也很重要。今次中期選舉事前很多傳媒報道一些立場激左的民主黨候選人,他們的選舉結果參差,似乎能未定論到底激左還是中間路線較好。如能選出一位對廣大社會族群都有吸引力的候選人,大概就能獲勝。我心中沒有名字,希望1年後能見到吧 (大選在2020,但黨內初選在2019年底就開始了)。 
 

adblk6


文:假才子
(傳媒工作者、比較政治碩士、假大空冒牌才子一名)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