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於9月中透過問卷調查訪問了529名15至34歲香港青年,了解他們的法治的理解和取態。結果顯示,視法治為本港核心價值的重要性平均有7.87分,高於調查所設定5分的一般水平(0-10,10為最高) 。他們認為法律最重要的功能是保障基本人權(38.8%),其次分別是維持社會秩序(22.9%)及實踐公義(18.1%)等。
不過,就目前香港狀況, 45.0%受訪青年認為「政府可以影響法庭的判決」,12.8%則不同意。而對於「司法獨立是不存在」、「法律能夠維護社會公義」,以及「法庭的審訊是公平」三項說法,同意者與不同意者所佔的比例十分相近。而對上述三項說法表示「一半半」者所佔的比率亦非常明顯,分別佔47.6%、51.6%及62.4%。
八成青年對警察信心減弱
而調查亦發現,本港經歷連串社會事件後,近八成青年減少對警察的信心,七成人對本港法治的信心減弱;其次為對律政部門(59.0%)以及法官(48.6%)信心減弱。當被問及本港維繫法治的最大挑戰時,四成受訪者認為是「市民失去法治信心」,三成認為「政府與社會缺乏互信」。
受訪者指港區國安法解説不足 連串拘捕感不安
研究亦訪問了4位專家和學者,以及15名青年個案。有受訪個案表示,《香港國安法》屬新法例,所定下的刑罰嚴重,而近期執法部門作出連串的相關拘捕行動,令他們感到不安,守法動機亦由從前基於盡公民責任,變為避免自己無故被捕。另有個案表示,政府解說工作亦不足,增添外界對有關法例存不確定性的憂慮。有受訪專家提到,本港法治教育應加強與歷史發展關連的部分,有助市民明白法例的設立和改革。
青年創研庫「管治」組別成員徐嘉豪(圖右一)建議政府加強法例解說的部署工作,透過事前諮詢、思考不同媒體發放有關信息的效果,以及就公眾有可能出現的擔憂等,作好充分準備,減少市民不必要的猜疑,爭取社會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