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11-16 06:00:00

「迷你醫生」入人體 全球首例體內編輯基因

分享:
馬德稱願意承受風險。(美聯社)

馬德稱願意承受風險。(美聯社)

醫療人員準備為馬德注入經修改的病毒。

醫療人員準備為馬德注入經修改的病毒。

基因編輯技術有新發展,美國有科學家首次在人體體內編輯基因,稱可「找出」及準確地選擇「切斷」細胞內原有DNA,並將新基因置於特定地點,永久修復新陳代謝罕病的病變基因,形容新技術猶如「將迷你外科醫生放入體內做手術」,有別於以往先在實驗室編輯基因,再放到人體測試。


加州一間生物科技公司,周一為44歲的馬德(Brian Madeux)作3小時治療。他患罕見先天性新陳代謝疾病韓特氏症(Hunter syndrome),或稱黏多糖貯積症二型(MPS II),身體缺乏分解黏多醣的酵素,影響細胞正常運作,破壞骨骼及膽囊等多個部位。他每周需注射酵素舒緩病情,但年花高達40萬美元(約312萬港元)。新療法分為3部分,團隊先修改數以十億計的DNA指令,將其存於經修改的病毒內,注射入血管運至肝臟。肝細胞再利用DNA指令產生兩類如「分子剪刀」的鋅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其可「找出」及「切斷」特定的原有DNA,終容許加入一種新基因,刺激細胞產生馬德缺乏的酵素。

adblk6


出錯無法逆轉補救
專家稱只需修改1%肝細胞,新療法不會治愈馬德體內已受損器官,但有望令他以後不需再注射酵素,料3個月內見效。公司主席稱初期試驗將邀請30名成人,冀終能應用至兒童,並指新基因將成為病人體內一部分,伴隨終生,「我們先切斷病人DNA,加入新基因,再將它縫線,是看不見的修補。」馬德表示既緊張又興奮,願意承受風險。

過往有科學家在實驗室中使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編輯基因,再將其重新注入患者體內,但其僅可治療少數疾病,部分病人成效不持久,甚至患癌。但亦有憂慮指新療法不能逆轉,永無法補救,恐導致其他基因突變,注入的病毒或錯送至其他器官及引起免疫系統攻擊。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