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圖)前日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講解其天生抗愛滋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嬰項目,惟超過300名華人科學家昨發表聯署信,批評賀的講解「不僅沒有釐清和消解公眾的疑慮,反而進一步證實了科學共同體和全社會的擔憂和憤怒」,並譴責項目「不光充滿了技術謬誤、無知自大、和暗箱操作,而且可能會開啟一個極其危險的先例」。
中國科技部已暫停賀從事科技活動,並表示將按法規查處。該批科學家則就賀的項目列出「十大質疑」,包括是否安全有效、資金來源,以及展開試驗的真正目的等。他們指,賀以「人群中天然存在的CCR5基因突變(delta 32)能抵抗HIV感染」,來編輯胚胎的CCR5基因,但CCR5有重要生物學功能,包括免疫及神經發育等,故相關基因編輯「可能會導致嚴重疾病」。
此外,根據賀的資料,雙胞胎女嬰中,只有一個女嬰的兩個CCR5基因都經過修改,另一個女嬰則只獲修改一個,即是說,後者的基因編輯理論上無法抗愛滋,而前者的CCR5基因是經人為修改,與天然存在的delta 32基因突變完全不同,「賀建奎有沒有證據證明這種新的、人工引入的修改方式,也和天然存在的delta 32一樣,具有預防愛滋病的效果?」
疑項目有商業企圖
他們又提到,項目粗略估計需花費最少數千萬元人民幣,且最少需要數十人專家團隊及一整套現代生物學研究基礎設施,包括實驗室、儀器及醫院等,「在中國並非隨處可見」,惟南方科技大學及倫理審查申請書上提到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和深圳市科創委,均否認參與項目,「我們想知道,到底這些研究是在哪裡進行?倫理審查到底是哪個機構進行?團隊成員到底還有誰?如果還有尚未被披露的投資方,他們是誰?這項研究有沒有仍不為人知的商業企圖?」
他們還指出,賀在峰會前夕於YouTube發表精心製作的短片,並在峰會上提到美聯社數月前已與其團隊密切聯繫,顯然整件事並非賀宣稱的「意外洩密」,而是「精心策劃的公關宣傳」,且基於雙胞胎女嬰的孕育和誕生過程充滿不透明及黑箱作業,「我們有理由質疑,賀建奎還有沒有隱瞞更多的基因編輯試驗?會不會有更多的孩子、甚至是更多被編輯的基因,會逐漸但是『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
將項目對象當成白老鼠
另外,賀宣稱項目目的是為了拯救更多有愛滋病風險的家庭,特別是無錢做試管嬰兒的窮人家庭,但他們認為,項目明顯無真正幫助雙胞胎女嬰及其父母,「反而可能通過誤導的方式,把他們暴露在巨大的未知風險當中……明明有更好、更安全的辦法孕育健康的孩子,露露和娜娜明明可以用更健康的、更安全的方式開啟她們的人生」。他們懷疑,賀將項目試驗對象當成「實驗用的小白鼠」,以「滿足野心」或「潛在的巨大商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