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私人住宅樓價連挫4個月。政府最新樓價指數顯示,今年3月私人住宅樓價指數,最新報284.2點,按月跌近0.5%,4個月累挫約2.5%。上月數字是自8年半前、2016年8月報287.4點以來新低;如與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比較,跌幅達28.6%。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認為,最近數期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顯示市況已有好轉,又稱自住市場未有受關稅戰影響。

上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284.2點,按月跌近0.5%。(吳康琦攝)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最新私人住宅臨時數字,上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284.2點,按月跌近0.5%,是連續第四個月下跌,亦為2016年8月報287.4點以來新低。按單位面積劃分,面積不多於1,076平方呎(約100平方米)的A、B和C類中小型單位上月指數為285.6點、面積1,076平方呎或以上的D、E類大型單位報260.7點,兩者按月分別下跌約0.45%和0.76%;首3個月分別累跌約1.65%及約2.32%。
細單位平均樓價僅港島下跌
3月整體樓價指數回落,但以地區及單位面積劃分則走勢各異;其中,面積431平方呎(約40平方米)以下細單位樓價,港島區樓價按月跌約5%,平均售價約492萬元,跌穿500萬元水平,即呎價約11,415萬元。至於九龍和新界區細單位樓價均錄升幅,九龍升5.2%,平均售價459萬元;新界升近2%,平均售價435萬元。同期的整體租金指數則與樓價指數相反,上月連續第四個月現升勢,報193.3點,按月升0.1%,中小型和大型單位跌勢相若。

施永青指,自住買家近期有所增加,自住市場亦都熾熱。(蘇文傑攝)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錄升幅
施永青向本報指,差估署3月的數字有滯後,最近4星期公布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有3星期均錄升幅,反映情況已有好轉,又稱對有居住需要的買家而言,樓價下跌三成但薪酬沒有大減,變相提升實際負擔能力,直言自住買家近期有所增加、自住市場都熾熱。不過,他提到月初美國關稅戰開打後影響購買意欲,交投量明顯減少,但租金仍然「企硬」、租務活動能維持一定數量,未隨樓宇買賣活躍程度受影響。施永青又說,關稅戰最初對市場的確有負面影響,但後來發現美國投資者都不看好其總統推出的政策,繼而減持股票、拋售債券等,相信聯儲局扶持經濟的需要大於壓抑通脹,最終或被逼減息。他個人預期今年減息次數將增至4次,投資氣氛和資金流向將會改變,樓市走勢就會不同。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就期待,近日關稅戰似有放緩跡象,加上若美國能提早在未來兩月減息,對樓市有一定支持。世邦魏理仕香港估值及諮詢服務部執行董事郭偉恩表示,本月初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及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投資意欲受到負面影響、潛在買家採取觀望態度,影響交易量及住宅價格,及至月底情況逐步改善,更多成交重新浮現。整體而言,他指氣氛或導致未來數月住宅價格輕微下跌,情況並會在短期內持續下去,直到市場變得明朗。
租金指數連升顯示住屋需求
租務市場方面,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稱,租金指數4連升顯示住屋需求持續強勁,認為主要得益於政府積極推動人才引進計劃,以及增加海外學生來港配額,證明只要對症下藥、落重藥,政府就有能力穩樓市。他建議,政府應加快推出針對性措施,如刺激本地消費市場、改善土地供應等,增加市場信心及扭轉當前樓市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