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來追夢非易事,一項調查發現,83.6%小學生表示有夢想,但15.1%表示如實現理想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會放棄。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圖右三)表示,父母是孩子的偶像,應該對他們多加支持,並以身作則,鼓勵他們追夢。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於本月8至25日,抽樣訪問了208名小一至小六學生,及404名小學生家長。結果發現,31.4%小學生表示,放棄夢想的最大原因是怕太困難、太辛苦,其次是不知怎樣達成夢想(25.5%)、沒有可能做到(19.6%)。家長方面,有76.7%表示知道其子女有夢想,更有94.5%表示,即使子女在追夢過程中有很多困難,但都會鼓勵孩子繼續。
6.8%會談心事
在父母與子女溝通方面,最多學生表示最想陪伴自己的人是父母,達30.2%,其次是朋友(24.4%)、祖父母(14.1%);而與他們共處的時間,最多學生表示為1至2小時(26.4%),其次是7小時或以上(21.4%)、5至6小時(19.4%)。不過在聊天話題上,有不少都與學習有關,26.3%家長表示,最常傾談的話題是功課,談論成績的有12.3%,課外知識為11.6%,而談心事的只有6.8%。
受訪小學生認為最開心及最想做的事是打機(33.9%),其次是與朋友去玩(20.5%),之後是與家人去玩(19.2%)。但受訪家長則認為,子女最開心最想做的事是與家人去玩(26.9%)。
狄志遠表示,根據調查,最多學生選擇家人為偶像,達21%,顯示家長對子女很大影響力,是他們的學習對象。他續稱,孩子在小學時,一般與父母關係較親密,家長應把握時機,以身教形式,成為子女模仿的對象,並鼓勵及陪同他們追夢,不應只著重學業成績,可多加關注其內心。
兒子對掘路感好奇 父陪站半小時
另外,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今年舉辦第三屆「CEO家長選舉」,表揚家長為家庭付出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上屆得獎家長之一李圳雄育有兩名子女,他表示,自子女小時候就培養他們閱讀習慣,養一點一滴積累知識,又與他們探索世界,例如兒子小時候看到街上有掘路工程時感好奇,就陪伴他站著一起觀察了半小時。到兒子小三立志成為科學家時,就為他尋找不同的STEM課程,協助尋夢。兒子今年就讀中一參與科學比賽,奪得香港科學青苗獎。他表示,有時小孩的夢想較抽象,但父母應從旁協助,陪同追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