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幾乎出產首名英國王妃!?原來都是騙徒設下的陷阱。一名女子在社交平台巧遇「英國王子」,雙方在網上更信誓旦旦,互訂盟約,但王子卻不斷以各種藉口要求女事主匯款,直至女事主從電視得知王子大婚的情況,方知「愛人結婚了,新娘不是我」,與「王子」對質後才懷疑受騙。網上情緣詐騙屢見不鮮,騙徒除扮王子,亦會扮成專業人士、美軍或海員,藉詞匯款或交扣押金騙財,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於今年上半年共接獲272宗個案,金額達1.3億元。

(張逸羲攝)
商業罪案調查科總警司曾正科(圖中)指出,本港近年整體犯罪率下降,唯獨騙案有上升的趨勢,當中網上情緣騙案升幅較為顯著,較去年同期上升約2.5倍,損失金額亦由去年上半年3,600萬元大幅上升至今年同期1.3億元。網戀騙案中,逾九成受害人為女性,一半介乎41至60歲,多為白領人士。有受害人受騙長達8年,最高損失金額達2,600萬。
會計主管穿櫃桶底匯2640萬予愛郎
涉及最高金額的網戀騙案,女受害人56歲,事發時在其弟公司任職會計部主管,於2016年透過Facebook認識一名自稱馬來西亞華僑的「金融分析師」,在澳洲一間國際石油公司負責金融工作。二人透過手機聯繫,並迅速發展成為情侶,其後對方告訴女事主他可繼承父親7,000萬港元遺產,但須先繳交1,000美元解凍資金,女事主深信不疑,之後18個月內騙徒再以各種藉口,令女事主先後匯款387次,共2,640萬港元予愛郎,耗盡自己100萬元積蓄之餘,並私下挪用其弟的公司資金,至今年2月被家人揭發才報警。不過,由於受騙時間逾一年,加上涉及多次匯款,警方最終只能追回150萬元款項。
曾正科指,網戀騙徒不外乎是訛稱自己為海外專業人員、水手或美軍,為防受害人越洋「尋親」,多指自己長期居無定所;而騙財方法,主要以周轉不靈為由敲詐受害人,亦有不少個案騙徒聲稱曾郵寄重要物件予受害人,如「嫁妝」、夾萬等,但物件遭外地海關扣查,須受害人轉帳至指定帳戶,代其繳交「扣查費」,實情是騙取款項。曾補充,騙徒只會通過電話或即時通訊等方式發訊息聯絡受害人,建議公眾如遇上類似情況,應要求與對方視像通話,若對方借故多番推搪,便需提高警覺。
警方去年7月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隸屬商業罪案調查科,除設有24小時查詢熱線外,主要進行騙案情報分析、調查及堵截贓款。中心現時由25人組成,預期於2019年增加至34個常額編制。直至今年6月底,中心共接獲22,522宗公眾查詢,並協調23次行動,拘捕逾30名疑犯,成功阻止97宗進行中的騙案,堵截約5.3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