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首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昨日開考,題目涉及中國教育、國民身份、人工智能安全,成績只分達標與不達標。應屆考生及老師均認為題目比預計簡單,有信心達標,有老師估計,九成或以上考生能取得達標成績,但有考生指難掌握評分標準。
公民科考試時間為兩小時,設3條資料回應題必答題。每條題目則設選擇題,及短答或長答題。全卷共5題選擇題,和8題2至8分問答題。第一條所提供資料涉及中國教育報章報道、國家教育部統計數據,和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一些資料,要求考生答一條選擇題和3條問答題,答題則包括要求考生根據資料,就中國的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分別描述一個特徵。另一條題目教育對提升綜合國力是重要等。第二題主題問及有關人工智能安全。第三條主題關於國民教育。
考察團體驗有利考試
昨早在何文田創知中學考場,有考生步出試場後神情輕鬆,有信心「達標」。曾同學認為試題比預期中容易,只須引用資料再加以補充。考卷問及有關內地考察團有助加強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曾同學表示問題容易作答,可以引述自己親身經驗,他早前參加了肇慶考察團,透過親身體驗及姊妹學校交流,見識到國家文化及發展。
考生吳同學指,不了解公民科如何計算達標分數方式,加上無過往試題參考感緊張。但是評分改為「達標」及「不達標」較過往評級輕鬆,可以花更多時間溫習其他科目。
創知中學公民科主任列豪章估計,九成或以上考生能取得達標成績。他指,公開試試題與學校預期難度吻合,提問用字簡單及常見,內容分布均衡,考核範圍涵蓋課堂內容,相信學生不會對問題感到陌生,亦有內地考察團相關題目,相信考生可透過早前親身經驗、觀察及討論足以應付題目。他又稱,題目並沒要求考生須提出個人立場及評論,只須引用資料加上個人體驗或課堂知識便可。自2009年起任教通識的他認為通識更考驗學生整體思維及綜合分析能力;而公民科幫助學生了解國家最新發展、分析社會時事,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合格公民。
公民科為自2021/2022學年起在中四起推行的「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之一,修訂自2009年起推行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2021年9月起先教授「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課題,課題由6個縮減至3個,主要圍繞一國兩制下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及互聯網相依當代世界,學生必須參加到內地的考察團,但不涉及評核;今年中學文憑考試為首屆開考年份。
疑有監考員上載試卷答題簿
考評局︰報警處理
另外,有自稱現職中學中文教師的用戶在內地社交媒體小紅書,涉上載英文科卷三答題簿的封面和內頁,並寫上「監考結束」。考評局昨就事件回應指,正嚴肅跟進事件並會報警處理,重申所有監考員必須把履行職務時所獲悉的事宜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