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錦團感激生命旅途遇上多名栽培他的「師傅」。(曠梓祈攝)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土生土長的物理學家、科大物理學系副教授羅錦團的人生路上,卻好幸運遇上數名伯樂,在一眾「師傅」薰陶與支持下,能在學習和人生路上做到自己鍾愛的物理工作。深明承傳的重要,羅錦團現時亦不遺餘力,從各層面提攜後輩,最近他成為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更希望扭轉本港中學生對科學漸失興趣的情況,為本港科學教育出一分力。
文︰曠梓祈
時間軸回到羅錦團中學階段,他指,當時的物理老師黃耀輝十分鼓勵學生發問和接觸課外知識,他亦因此在高中時參加了聯校科學展,而黃不單犧牲周末時間,返校與學生一同做準備工作,更為了協助他們製作展品零件半導體熱電材料,而介紹黃的老師、即科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琪予羅,自此羅與科大和吳大琪結下不解緣。
羅雖如願入讀科大物理系,但他笑指,3年本科未有上過吳大琪的課,但他卻時常到其辦公室「打躉」,在一眾學者旁「偷師」。
畢業後,吳大琪得悉羅想到外國深造的志向,為其撰寫推薦信,讓羅成功入讀美國布朗大學,隨後更介紹羅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吳的「師傅」、教授李雅達做研究。之後,幾師徒也有不同合作機會。
羅錦團清楚明白無一眾伯樂的提拔,就無今日的自己。他特別感激黃耀輝為他寫的推薦信,「無他的信,我在科大的3年就未必有全額獎學金,亦無時間在課餘和志同道合同學交流,我就未必會有隨後的發展。」同樣,若沒有教授們提供的平台與機會,他亦難「更上一層樓」。

羅錦團(右二)仍是學生時,與(左起)科大物理系教授王國彝、吳大琪、羅母及黃耀輝(右一)合照。
受他們啟發,羅也盡力提攜後輩,例如每逢國外工作,會帶上學生外出見識;會主動為學生寫推薦信,讓他們有機會到各大高等學府浸淫。最近他更成為青科院院長,涉足中學階段的科學教育。他指「期望透過青科院這個平台,能為中學生提供機會和指引……這就如同我當年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