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否發現今年街上麻雀增加?香港觀鳥會最新公布的「全港麻雀普查」發現,今年麻雀較去年增兩成,推算約全港有30萬隻。該會解釋,去年數字下跌因天氣乾旱,令麻雀推遲繁殖期有關。

(資料圖片)

(黃焯楹攝)
觀鳥會於5月初進行普查,覆蓋全港18區,擬定的89條約1公里長的路線,比去增加11條。普查推算今年全港有300,224隻麻雀,較去年多兩成。
去年跌疑因極端乾旱天氣
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圖2)指,雀鳥繁殖期一般在3、4月,幼鳥成長後在5月開始離巢,故在5月進行調查,普查員便能記錄麻雀成鳥及幼鳥數量,今年雨量較多,5月份累積雨量達680毫米,是去年同期的四倍,這有利麻雀築巢育雛,故相信去年麻雀數字下跌是由於極端乾旱天氣所致。不過,今年麻雀數字能回升至2016及2017年約30萬隻的水平,顯示出麻雀具備一定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麻雀又叫樹麻雀,但他們在香港甚少於樹上築巢。調查顯示,逾94%在建築物上築巢,主要集中在深水埗、屯門及大埔區。而且牠們較偏好於建築物內部結構上築巢,因建築物具有凹凸外牆,方便麻雀築巢;加上接近食肆,則較易覓食。而在樹上或植被築巢的,只佔總數的6%。
彭俊超又指,麻雀是市區較常見的動物,因可作指標,從而了解城市對野生動物的友善程度。
拆鳥巢屬違法行為
觀鳥會近年不時收到報告,指有人強拆鳥巢及鳥糞造成滋擾事件。彭俊超認為相關物業公司可考慮安置臨時托盤,防止鳥糞影響市民,亦提醒所有野生鳥類的繁殖鳥巢均受法例保障,清拆鳥巢屬違法行為,呼籲市民包容及尊重鳥類生存的空間達致「人鳥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