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06-20 08:30:00

何漢權 孫中山的兩個關鍵年份

分享:

帶領中國走向共和的孫中山先生,一生縱然跟著大時代走,但他在兩個特別的年份,造就他個人及中國有重大轉變。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指,孫中山的第一個明顯轉變就在1894年,就是他向清廷當時被視為最開明、最高級的官員李鴻章建議改革,卻不為接納,孫山此時轉變維新的傾向,決斷成立興中會,決意推翻清政府。

何漢權指,孫中山被李鴻章拒絕接受其改革建議,令孫中山非常失望,蓋因李鴻章是外國最接受的清廷官員,當時外國要與清廷修訂條約,均點名要清廷交由李鴻章全權負責。由於外國政府覺得,李鴻章最開放也很有西方思維,孫中山寄望李鴻章聽他的意見,惜事與願為,遂感到腐敗的清廷已不抱任何希望,需要激烈的方法去拯救國家。

其實甲午戰爭戰敗,既打破孫中山對清廷自身改革的期望,更是正式宣布清廷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圓後,清室銳意「師夷長技以制夷」,花了30年推動的洋務運動徹底失敗,讓有識之士感到,救國必須下猛藥,就連清德宗也推行戊戌維新,可惜這個百日維新未有成功,也令開明派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流亡他鄉,敲響清廷以至五千年帝制的喪鐘。

孫中山等人在廣州起義失敗,遭清廷通緝,香港已不許孫中山再入境,孫中山於是經美國避走英國,冀盼爭取當地華僑支持革命。不過,孫中山在1896年在倫敦被清廷公使館人員誘捕,幸得孫在香港西醫學院的恩師康德黎奔走,在英國外交部交涉下才獲釋,避免被運回中國處決。孫中山此後未有停下腳步,一方面完成「三民主義」思想體系,另方面繼續發動起義,以及各處爭取華僑捐款支持革命,惟仍無法成功推翻滿清。

adblk6

孫中山的革命路走得相當辛苦,何漢權分析,其實華僑很清楚,人在異鄉,國家弱會招來極大歧視,因此華僑都希望孫中山建立一個強大國家,孫中山一直很尊重華僑,更稱他們為「革命之母」,但在國內卻遇很大阻力,難以爭取大量支持。

十年過去,到了1905年,終於又到另一個轉捩點。何漢權解釋,中國的革命力量終於結合一起,由孫中山的興中會、黃興的華興會和秋瑾的光復會為主,加上一些較小的團體,在日本組成「中國同盟會」。至武昌起義建立民國為止,中國同盟會都是革命的主流力量。

amFUN聖誕狂賞🎁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

amFUN聖誕狂賞 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