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癌症到達後期,腫瘤或轉移到其他器官,其中一個常見受累器官是肺部。出現肺轉移時,可考慮局部治療以消滅位於肺部的腫瘤,傳統上會經手術切除,而中大醫學院最近則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療效相若,並大大減低對患者的創傷。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吳士衡表示,肺轉移常來自腸癌、腎癌、肝癌和乳癌等,「人體氣道十分複雜,除氣管外人人都獨一無二,而且細小的支氣管會隨呼吸而不停郁動,增加了治療的難度。近年技術進步,醫院的混合手術室能夠透過實時光學影像和電磁定位作導航,配合機械人系統,保持支氣管鏡於氣管內的穩定性,而且可達到第八、九段氣管分支,大大提高病變組織定位的效率和準確性。」
微波消融癌細胞
到達病變組織之後,就會利用微波的原理消融腫瘤。吳士衡解釋,「原理就像家中的微波爐,令水分子每秒波動24.5億次產生熱力,只要超過攝氏60度就可殺死癌細胞。儀器設定為100W功率及5分鐘時間,有效範圍達到3.2x4.7厘米,可應付大至2.5厘米的腫瘤。」
去年底完成首例
由2022年10月至今,研究團隊已為3位病人作微波消融,處理6個肺轉移組織。其中一位患者為70歲男士,於2020年患上腸癌,經歷過兩次手術和多次的化療及電療,可是於化療期間於左下及右下肺葉發現腫瘤,化驗後確定是腸癌轉移。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劉穎虹醫生指,「處理腫瘤時,會於腫瘤的兩邊各做一次微波消融,更徹底地覆蓋腫瘤,以得到更佳療效。」由於手術沒有傷口,術後患者近乎無痛,亦毋須使用引流管,翌日便可出院,回復日常生活,並及早繼續化療療程。
避免肺漏氣
傳統微創手術治療肺轉移,雖然可以徹底切除腫瘤,但手術仍帶來一定創傷,皮膚表面和肺部切面會有傷口及流血,帶來痛楚和疤痕,患者也需要一段時間才可復元,亦有肺部漏氣、肺功能下降的風險。相對地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除可避免併發症,亦不會有創傷和流血,痛楚及肺功能損失都會小得多,即使年紀較大、同時患有長期病等不適合微創手術的患者都可考慮微波消融術;惟微波消融術未能應付大於2.5厘米的腫瘤,也不可用於接近重要器官如心臟的位置。
吳士衡補充,現時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期望年底可完成並使技術在港更為普及,另將會嘗試以此技術處理原發性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