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一約多伙」方式、大手購入多個單位避稅的情況愈見猖獗,政府終於「加辣」打擊,昨晚突公布決定由今日凌晨起,買家以一份文書購入多於一伙,一伙之後須劃一繳交15%的印花稅,保障本港房屋可「自住優先」,打擊投資活動。有業界批評,政府在最初推辣招時考慮不周,又質疑新措施只能稍緩樓價升勢,無助冷卻樓市。
推行新「加辣」措施前,如有首次置業者以「一約多伙」買多個物業,最多只須繳付4.25%的印花稅。不過,在新措施下,一伙之後須繳交15%的印花稅,同時,考慮到照顧真正自用的港人買家,「一個住宅物業」包括一個住宅單位連一個泊車位、一個住宅單位連天台及一個住宅單位連同毗鄰花園等。稅務局會按每宗個案,參考相關文件,包括圖則、公契及佔用許可證等,來決定有關物業是否屬於「一個住宅物業」。當局稍後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落實收緊後的豁免安排。
特首梁振英昨晚聯同財政司長陳茂波及運房局長張炳良會見傳媒,公布新措施。梁振英強調,本港房屋應「自住優先」,指一約多伙的情況令到小家庭買家要與投資者競價入市,並不理想,形容是「一個不對稱的競爭」,因此要推出今次措施。
有個案「一文書購七單位」
「一約多伙」問題令社會關注多時,上周三更在立法會引起激辯,多名議員炮轟政府「不為所動」,未有出手打擊,當時張炳良回應指仍在了解情況是極端個案或是普遍趨勢。事隔一周,張炳良昨交代最新情況,指去年11月引入15%印花稅新稅率後,「一約多伙」佔一手住宅物業成交量比例,由以往的3.5%,於數月間上升至4.7%,個別人士更以「一文書」購入3至7個單位,令政府有合理理由相信有人藉一約多伙迴避15%印花稅。
至於為何在2013年推出雙倍印花稅時,已有法律委員會委員關注到一約多伙問題,但政府卻未有堵塞漏洞,張炳良解釋,當時「睇唔到有趨勢係濫用」,認為情況不嚴重。
對於當局的「加辣」措施,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批評,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由第一日開始就應該諗清楚,好多嘢無深思熟慮就推出嚟」,做法並非負責任政府所為。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稱,新措施僅堵塞漏洞,對冷卻樓市作用不大,重申要令市民較易置業「非一隻藥搞掂」,要從土地供應等多方面著手。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暨住宅部總裁陳永傑稱,一約多伙在二手市場並不普遍,主要在一手熱賣項目,且比例不高;是次稅率修訂,有助打擊一手市場投機風氣,騰出更多機會予用家入市,對樓市健康實屬好事。但他估計,新措施主要減慢一手樓銷售速度,間接減慢樓價升勢,不會造成樓價下跌。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強調,新措施雖堵塞漏洞,但條例尚有其他漏洞,包括重建戶可以「被迫收樓」為由,購入大價值的樓宇,以及成年人透過未成年人士置業避稅等,政府亦應盡快堵塞,使真正首置者才可豁免附加印花稅。工聯會麥美娟指,樓市加辣措施可取,是「遲到好過無到」。
陳茂波:香港息口一定加
另外,陳茂波再次提醒,美國加息難免,今年或會再加息兩次,明年將繼續加息,數據顯示可能會加兩個百分點。香港息口雖會滯後增加,但也一定會加,樓價難免會有調整,冀買家要注意加息,以及未來一手樓持續多供應,未來5年的落成量將達101,000個單位。

粱振英指新措施是保障本港房屋「自住優先」。(陳奕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