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10610288_yW.jpg?itok=PB_qYyOL×tamp=1738921983)
「行紅隧塞,過西隧貴」,即使不是駕駛者,市民搭的士過海的話亦經常要「諗過度過」。為改善隧道使用量長久以來不均的問題,政府早前委託顧問完成6條隧道分流研究,初步建議「長年迫爆」的紅磡海底隧道及獅子山隧道必須適度加價;西區海底隧道則會考慮以公帑補貼隧道費,令西隧減價,分擔過海車流,惟有學者認為,政府商討時要以預測回報率為討論基礎,令西隧收費「封頂」,否則補貼或成無底深潭。
![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對補貼方案持開放態度。(陳奕釗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10610292_5L.jpg?itok=kOMD6uSo×tamp=1738921983)
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對補貼方案持開放態度。(陳奕釗攝)
![政府公布六隧分流研究,冀舒緩隧道塞車問題,圖為昨傍晚時分的紅隧。(陳奕釗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10610294_ou.jpg?itok=ImlXO_Xb×tamp=1738921983)
政府公布六隧分流研究,冀舒緩隧道塞車問題,圖為昨傍晚時分的紅隧。(陳奕釗攝)
政府完成對3條過海隧道及3條連接九龍和沙田的隧道交通流量的初步評估,並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文件,其中最惹人關注的是,當局會與西隧討論運用公帑提供合適補貼,令西隧的隧道費下調,利用西隧多出的容量分擔紅隧車流,而目前西隧於平日繁忙時間的車流量,僅佔設計容量的86%至90%,反觀其餘兩條海底隧道包括東隧及紅隧,已經相當「塞爆」,紅隧於早上繁忙時間更高達177%,車龍近3公里,司機平均要苦候最少半小時才可過海。
不排除未能達成協議
西隧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1日屆滿,其後會由政府接管,至於能否在2023年前,以公帑補貼以減低隧道費仍是未知數,運房局明言,「不排除未能與該公司達成協議的可能性。」運房局長陳帆昨補充,政府會尊重合約制度,希望與營辦商商討後,能達致共識。西區隧道有限公司則稱,在商業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對此持開放態度,但至目前為止,政府並未向公司提出任何建議。根據西隧年報資料顯示,過去5年隧道費收入連年增長,去年高達15.78億元,按年增長一成,賺9.28億元。
若政府最終未能與西隧達成協議,運房局認為,隧道費調整方案應涵蓋餘下的5條隧道,其中有必要考慮上調紅隧和獅隧的隧道費,因兩條隧道自1999年至今未曾加價,釀成嚴重擠塞,獅隧更是各車種一律只收「低價」8元。不過,現階段未有提及具體加幅,惟建議私家車、的士和電單車隧道費作優先調整,可更有效達到交通分流。
另外,政府亦提出,可探討各隧道在不同時段有不同收費,但要考慮或引起安全問題,如個別駕駛者於隧道費將改變時,刻意加速或減速,故認為在周日及公眾假期實行較為可取,長遠可探討隧道費調整機制。
學者憂只研究無下文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稱,政府有必要為隧道費補貼額封頂,「無訂封頂嘅時候,任得你(西隧)咬」,建議以現時任何因素及收費不變的情況下,訂出西隧的預測回報率,作為討論基礎。不過,熊永達亦質疑今次政府擬達成補貼的決心有多大,因過去曾做過多次隧道研究,以「東減紅加」為例,最終又「行回頭路」,恐至2023年仍無下文。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則指,以公帑補貼西隧收費有可能令對方「獅子開大口」,反而及早回購專營權,政府可彈性掌握收費水平,較為划算。
汽車會副會長李耀培稱,政府每次加價均會向私家車「開刀」,但他認為效果不明顯,如果紅隧加價後,收費仍低於東隧和西隧,車主都會繼續用紅隧,擠塞的情況不會改善。
![西隧被批評收費高昂。](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10610297_BF.jpg?itok=t78lW8GX×tamp=1738921983)
西隧被批評收費高昂。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10610299_i3.jpg?itok=LvlHrudL×tamp=173892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