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退潮,本月撤走360億元!港股3月後續在二萬八至二萬九點反覆的格局,終在7月起港股通走資下拾級走低,累計本月16個交易日,內地投資者有11日均錄淨沽出,累計已走資約363億元。本報綜合中央證券登記(CCASS)資料統計,港股通自6月起已見退潮,除了科技股沽壓沉重,金融、內房、醫藥股,甚至教育股都是北水套現目標,相反汽車、體育用品及原材料股有資金撲入。有分析指,北水撤走與內地銀根收緊及監管政策出台有關,但相信走資情況或在下月中放緩,惟大市要走強仍需更多條件配合。
今年北水流向大飄忽,1月港股通錄破紀錄的3,106億元淨買額,惟及後吸資額無以為繼,及至今年3月掉頭走資127億元,上月吸資額又大減至只有50億元,本月更再現走資。
近月的走資潮由科技股領頭,單計騰訊控股(700)6月後的港股通持續已大減11.1%,至5.88億股,持倉市值亦勁縮約972億元,至3,125億元,小米集團(1810)及美團(3690)北水持倉分別跌10.3%及5.2%,持續市值分別大跌約200億元及140億元。另外,部分次線科技股的北水持倉更大削近半,聯想集團(992)及微盟集團(2013)港股通持倉在6月後分別大瀉47.9%及43.2%,金山軟件(3888)亦遭內地資金沽出近三成持倉,拋售情況較龍頭更恐慌。
政策重擊教育股 港股通先沽新東方
除了科技股,金融及內房其實亦是內地投資者提款機,中國平安保險(2318)、中信證券(6030)、友邦保險(1299)、中國人壽(2628)、中國銀行(3988)的港股通持倉在6月後跌幅介乎14.1%至21.2%,華潤置地(1109)及龍湖集團(960)在這不足兩個月亦遭港股通狠沽17.1%及12%持倉。其他個別被唾棄股份包括濠賭股銀河娛樂(027)、萬洲國際(288)及中國飛鶴(6186)等,值得注意是近日受內地政策重擊的教育股早已成內地資金沽貨目標,如中國東方教育(667)港股通持倉在6月後大減29%。
車股成避風港 比亞迪持倉近倍升
雖然內地投資者近月沽貨為主,但部分板塊卻成北水避風港,當中最主要流入汽車股,如比亞迪(1211)的港股通持倉就幾乎倍升,而吉利汽車(175)、廣汽集團(2238)、長城汽車(2333)及中升控股(881)的持倉升幅亦介乎12.5%至63.6%。至於受捧的體育用品及原材料股,有福萊特玻璃(6865)、贛鋒鋰業(1772)、特步國際(1368)及李寧(2331)。至於醫藥股則見換馬,高市值的中國生物製藥(1177)與石藥集團(1093)捱沽,次線的藥明康德(2359)及海吉亞醫療(6078)則吸資。
分析料下月走資放緩 惟大市難彈
iFast Global Markets副總裁溫鋼城表示,內地早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從上海銀行間同業隔夜拆息(shibor)持倉高企逾兩厘可見,對內地的資金緊張情況未見幫助,加上不排除有「春江鴨」因預視政策收緊而率先套現,均為港股通近日持續走資的原因。他指,內地資金早在上月中已部署撤退,惟按歷年紀錄,北水走資普遍不會長於一個月,估計下月或會放緩,屆時大市或可回穩。
溫鋼城強調,由於內地銀根仍緊,大市短線有機會要下試二萬六關,要確認大市出現入市訊號,除了北水重新上場之外,還有內地拆息回落、升市有大成交配合、恒指企穩27,500關,以及人民幣呈強配合,目前宜「揸多少少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