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9-11-25 04:30:00
日報

區選民意對決選戰結果難料

分享:

今屆區議會選舉是反修例運動爆發後的首場大型選舉,外界視為一次「反政府」及「撐政府」的民意對決。民主派選情一度被看好,但隨著近月暴力衝突升級,民意似有逆轉跡象,民主派欲藉今次選舉為地區力量「翻盤」未必能如願。有學者說,雖然高投票率對非建制陣營有利,但不排除有一定選民希望以選票令社會恢復秩序。

選管會料點票時間較上屆長。(黃文山攝)

選管會料點票時間較上屆長。(黃文山攝)

過往的區議會選舉一向以地區民生為主軸,但今屆區選幾乎被政治議題蓋過,選戰結果亦影響今後多場大型選舉。


年輕首投族增 中老齡選民仍佔多數 
今屆區選的登記選民人數創歷年新高,達413萬人,而新增的39萬名選民中,18至35歲佔四成七,外界普遍認為年輕「首投族」傾向支持非建制陣營,但建制陣營的「鐵票」不容小覷,因在整體選民人數中,最大組群仍是36至60歲選民,佔整體四成三。
香港持續近半年的動盪,令社會呈兩極化,民主派選前大打「公投牌」,呼籲選民以選票表達對「五大訴求」的決心,令這場選戰形成「黃絲」與「藍絲」的對決;建制派連日亦大打輿論戰,以「反暴力」為選舉策略,除了穩箍票源,亦力爭厭倦亂局的中間溫和票。


民主派若奪過半議席左右大局
外界關注今次選舉會否令傳統兩大陣營的地區實力重新洗牌,若民主派取得過半數議席,不單可重奪區議會主導權、攻佔立法會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席,亦可盡攬117個特首選委會議席,對下屆特首選舉足以左右大局。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過去20年高投票率都會對非建制陣營較有利,但經數個月的反修例運動,除了一定的「抗議票」,也不能排除有選民希望透過選票,恢復社會穩定和秩序。他直言今次難按過往經驗,解釋高投票率是否對非建制陣營有利,亦不能單純評論反修例運動是否最直接影響投票意欲。

adblk6

港大社會科學學院講師丘梓勤則認為,今次選舉不時出現「撞區」或「鎅票」情況,難言投票率如何影響結果。惟他指非建制派即使有議席進帳,若在個別區議會以至全港未能取得過半議席,對政治影響力會弱很多,最多只能改善當區民生,若全數攻下過半議席,則有機會改變特首選委會、影響中央的部署。

但他表示,今次高投票率能反映溫和選民的取向,有助明年立法會選舉動員、配票。丘梓勤續稱,非建制派如無壓倒性勝利,政府或認為,「仍有一定沉默大多數支持(政府)」,繼續與民意拉鋸,「反而大勝之後政府如果覺得失去控制權,落實普選的成數或者更大。」

入App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

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