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福工會機會調查發現,接受社署整筆撥款資助的社福機構中,逾五成機構儲備水平多於營運開支的25%,出現「水浸」,亦超出社署要求上限,但同時亦有機構出現赤字,8間更出現「零」儲備,反映機構之間出現「貧富懸殊」情況。工會指,機構未能善用儲備,亦批評社署監管不力,沒有將額外儲備歸還署方。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批評社署監管不力。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社福工會)早前分析了165間受社署整筆撥款資助的社福機構18/19年度的周年財務報告,發現86間(52%)機構的儲備水平(累積整筆撥款儲備金額佔營運開支的百分比)超過25%,當中5間超過100%,包括儲備水平最高為新生精神康復會、達40.2%,累積儲備達1.3億元。同時,有28間於該年度錄得赤字,8間累積儲備錄得「零」,亦有3間維持「零」儲備達最少4年,所虧蝕的開支須由機構自行承擔。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理事長邱智恆認為,調查反映,大部分機構疑過度累積儲備以致未有善用公帑,總累積儲備達38.33億元。同時亦有機構嚴重管理不善,或會陷入財務陷境,擔憂成元朗大會堂管理委員會有限公司翻版。工會指社署明顯監管不力,要求重新檢視「零」儲備機構財務狀況。
額外儲備須還社署
工會認為上述問題反映社福機構間出現貧富懸殊現象,促請社署嚴格規管社福機構,包括取消現時寄存戶口制度,規管社福機構的儲備不得高於營運開支25%,額外儲備須歸還社署,社署亦應接管長期財赤和零儲備的機構。
上月,連續錄得3年赤字的元朗大會堂管理委員會有限公司疑因陷財困,要求員工捐出4月至6月期間一成人工,事件引惹來員工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