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壓力大。青協調查發現,四成受訪中學生及大專生在新學年的壓力指數偏高,五成有抑鬱情緒表徵,但超過四成會「扮無事,藏在心裡」。
青協在9月開學首兩周抽樣訪問3,342名中學生及99名大專生,問卷參考抑鬱量表20條問題,問學生在過去一周有否憂鬱、沮喪、睡不好和食慾不振等情況,評分達16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另外,近四成學生新學年壓力指數偏高,較去年高十個百分點,主要來自學業、適應校園生活及人際關係等。就「不開心時最想別人給予的回應」,五成半人最想聽到別人指「有需要可隨時找我」,其次是「你唔開心,我陪你」(44.9%),及「雖然我未必完全明白你,但我會願意聽」(34.6%)。六成人不想聽到「淨係識喊,有咩用」、其次是「好小事」(57.9%)及「有人仲慘過你啦」(50.3%)。
學生在不開心時,選取較消極的做法,例如「藏在心裡,扮無事」(46.8%)、發洩在別人身上(8.4%)或傷害自己(3.2%)。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圖)指,部分學生出現情緒困擾時,不會直接表達,提醒家長及身邊的人多留意,鼓勵學生找人傾訴;如果負面徵狀持續兩至四星期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對感興趣的活動突然失去興趣、常在上學或考試前表示頭痛等,應盡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