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2-12-20 04:30:40
日報

基層健康藍圖 擬紓公營醫療壓力 選定家庭醫生 私營檢查防病 醫健通存病歷

分享:
基層健康藍圖 擬紓公營醫療壓力 選定家庭醫生 私營檢查防病 醫健通存病歷

基層健康藍圖 擬紓公營醫療壓力 選定家庭醫生 私營檢查防病 醫健通存病歷

政府近年加強基層醫療發展,昨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5大基層醫療健康改革方向,包括鼓勵市民選定一個家庭醫生、重整現有基層醫療服務等。當局最快明年中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希望市民主動到私營醫療機構定期檢查,以及早發現和治療,首階段會涵蓋高血壓和糖尿病。醫務衛生局冀市民有固定的家庭醫生,毋須動輒需要到急症室或專科門診求醫,又稱連同將焦點由治療轉為預防疾病,有助減輕醫療系統壓力。不過,《藍圖》未有提及醫療收費水平。

上屆政府提出推動香港基層醫療發展,應對人口老化等挑戰,惟相關計劃未能趕及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任內公布。現屆政府推算,全港慢性病患者將由現時的220萬人,增至十多年後的300萬人,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形容2036年本港或「三人同行,必有一病」。

現時香港有近6,000名執業家庭醫生,當中約2,600人已在《基層醫療指南》上。《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倡「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指南》榜上有名的醫生將全數過渡至日後新增的《基層醫療名冊》。《藍圖》要求《名冊》上的醫生需要承諾使用基層醫療參考概覽、確立診症「黃金標準」,並要每年接受培訓,才能參與《藍圖》提出的針對資助計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
 

adblk6
基層健康藍圖 擬紓公營醫療壓力 選定家庭醫生 私營檢查防病 醫健通存病歷

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林俊源攝)

收醫療券醫生列《基層醫療名冊》

不過,縱使家庭醫生不擬參與該計劃,如要加入長者醫療券或疫苗接種等政府資助計劃,便同樣要加入《名冊》。醫衛局發言人否認做法等同強迫家庭醫生加入《名冊》和接受培訓,強調從來不會強迫,又稱參與任何計劃也順理成章要遵照有關規定,並稱市民都希望由一名受定期培訓的家庭醫生診治。

醫衛局發言人續稱,市民如與固定家庭醫生建立互信關係,有疑問或有病時便可先向其查詢,毋須直接前往急症室,舉例稱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市民一驚就衝到急症室」的現象並不健康,促請市民有需要才到急症室。《藍圖》同時建議,將地區康健中心重新定位為區內樞紐,協助建立病人與家庭醫生之間的長遠關係,以及提出家庭醫生與醫院及專科設立雙向轉介機制,病情嚴重者可由家庭醫生轉介到醫院,病情穩定後可離開醫院並由家庭醫生跟進。
 

adblk7
adblk8
基層健康藍圖 擬紓公營醫療壓力 選定家庭醫生 私營檢查防病 醫健通存病歷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找潛在病人

《藍圖》又建議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以「共同承擔」方式鼓勵有經濟能力市民,到私營醫療機構求診和管理特定慢性病,首階段會涵蓋高血壓和糖尿病,發言人稱日後或擴大範圍至癌症篩查。李夏茵說,計劃主要對象是未知道自己患病的病人,盼年滿45歲或有其他風險因素的病人定期做檢查,不論有否風險都可獲家庭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跨專業團隊跟進,收費將參考公私營協作計劃。發言人表示,《藍圖》是一項大改革,希望用誘因改變市民求醫的習慣,將「重治療」扭轉為「重預防」,減輕公營醫療壓力。

現時公立醫院普通科和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發言人強調「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是希望及早找出潛在病人,而非將輪候醫管局服務的病人轉移至私營醫療機構。發言人續說,《藍圖》希望教育市民不要再待有病才求醫,而是提早處理常見疾病,「家庭醫生唔係有病先去睇。」
《藍圖》規定所有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用戶必須使用「醫健通」,並把數據提供予地區康健中心規劃醫療服務、由政府研究人口健康和疾病狀況,以及向會員提供個人化健康資訊等。醫務衛生局會成立基層醫療署和策略採購統籌處,分別重整和管理現行基層醫療服務,如長者健康中心和母嬰健康院等,以及監督採購計劃發展、執行。

政府稍後會向業界和持份者收集意見,制定政策和措施細節,各項目會分成短、中、長期目標,最快明年第二或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及落實《施政報告》提出、長者醫療券有條件地增至2,500元的建議。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直言,醫療改革工作將影響往後數十年的醫療發展,「唔係5年、10年咁簡單。」他希望能達致「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盼市民「長啲命,更遲啲病」。
 

adblk9
基層健康藍圖 擬紓公營醫療壓力 選定家庭醫生 私營檢查防病 醫健通存病歷

病人組織冀全額資助

政府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希望將治療為主轉以預防為重,醫管局對此表示歡迎,並將全力配合以應對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及醫療服務需求增加帶來的挑戰。《藍圖》建議重新定位地區康健中心,營運葵青地區康健中心的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表示,支持當局推出《藍圖》,將繼續善用地區資源配合政府基層醫療政策。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認為,政府如全額資助市民參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可減少基層市民因經濟考慮而拒絕參與,又認為市民健康意識不足,或令計劃難以招募參加者。社協續稱,市民精神健康同樣重要,促請《藍圖》加強地區康健中心和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合作,提升全人健康。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梁熙期望一系列措施盡早落實,並希望基層醫療署和策略採購統籌處可定期交代工作進度。

adblk10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