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五波疫情未遏,昨再破紀錄增6,116宗確診、約6,300宗初步陽性。現時公立醫院有十多人危殆,包括一名剛分娩的28歲女子,醫管局形容正面臨重大危機,並即日起放寬出院準則,包括容許病人在驗出陽性第7日、取得陰性結果後,可返家繼續隔離,14日仍未能入院者如檢測呈陰性,亦可自由外出。措施昨即日生效,但當局未能在記者會上交代執行細節。另外,醫療系統超負荷及新措施統籌欠佳下,院內院外亦見亂象,連日已有長者在院外冒著寒風等候入院,而醫管局亦直指不少院舍拒絕接走可出院的長者院友,令老人家頓成人球;而前天推出的指定診所,又因今天才有「專屬的士」配合,致求診者苦於尋找交通接送,救護車接送患者現「樽頸」。攝影:莊振邦
單日確診宗數持續創新高,6,116宗確診當中,有6,107宗屬本地感染,政府指年初迄今累計的個案數目,已超出過去兩年的總和,形容情況非常嚴峻。在公立醫院床位不足、消防處接送病人的運載力已屆「樽頸位」(另文見A4)等因素下,大批病人滯留醫院戶外的分流站和家居等。政府諮詢專家意見後,決定昨起放寬入住社區隔離設施病人的逗留日數,前提是病人的家居環境許可、沒有長者或孕婦等高風險成員同住。
入住醫院或社區隔離設施的病人,在測試陽性起計第7日,如取得陰性結果、病情穩定就可回家,逗留多7日及檢測呈陰性就可自由外出,惟家居環境不許可者,仍需住滿社區隔離設施14日。此外,檢測陽性後14日仍未送院的病人,如檢測呈陰性,可視作不再有傳播風險,毋須送往社區隔離設施並可自由外出。
徐德義:非家居治療方案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強調,兩周仍未入院患者在呈陰性後可自由外出的新安排,並非家居治療方案,又解釋修訂基於Omicron變異病毒株特性、病發期和專家意見。措施雖昨起生效,但多項細節仍未釐清,如待入院者第7日驗出陰性後,能否一直待至第14日再檢測而毋須入院、病人在第14日如何做測試等。徐德義昨被問及時一度「定格」8秒,其後重申一次新安排,並多番指詳情需容後公布。醫管局上周六亦已更新準則,有病人最快一日已可出院。
設法把病人轉移到室內等候
公立醫院外多日來繼續有大批病人等候入院,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稱「我哋醫護人員好唔開心」,又留意到未來數日會轉冷,已著醫護人員多加照顧等候病人,並設法把病人轉移到室內等候。她又指,暫無病人因在戶外等候而出現低溫症甚至死亡。昨在明愛醫院所見,部分病人只以毛氈遮蓋,難掩寒風入骨的折騰,料周六起市區低見攝氏11度時,患者將面對更惡劣環境。
此外,何婉霞稱接獲急症室前線反映,有院舍拒絕接回一些已獲評估適合返回院舍的長者院友,導致有長者滯留醫院,呼籲院舍營運者要以大局為重,不要拒收長者。何婉霞又稱,整理後過去一周多24名病人離世,最年輕的36歲患者有長期病患和需長期照顧;危殆病人則有十多位,包括一名剛誕下嬰兒的28歲女子,她目前正在深切治療部插喉治療,嬰兒未有感染。
醫管局7間指定診所前日啟用,何婉霞稱當日共有700多人求醫,大部分人病徵輕微,取藥後可回家休息。接送確診者的專屬的士今起服務,較指定診所啟用遲兩日,其間不時有病人捨棄點對點交通,而是乘搭巴士和小巴往返診所,另外亦有人嘗試截的士,但如實向司機交代後兩度遭拒載。對於相關情況,何婉霞僅稱希望病人留意點對點交通安排。(相關新聞見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