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快下月接受運輸航空業和建造業申請輸入外勞,規定每輸入一名勞工便要聘用兩名本地工人,機管局和建造業議會、香港建造商會等均表示歡迎,並會繼續善用科技減少依賴人手,提高營運效率和生產力等。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強調,政府不是要藉此機會引入廉價勞工,輸入的外勞工資均不可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
不過,機場空運員工協會理事長方廷浩對計劃感憤怒、不滿政府事前未有諮詢行業工會。他向本報稱,僱主招聘外勞後便可用低薪請人,擔心機場外判工人會首當其衝失業,又憂慮本地工人與外勞不時因工作產生摩擦,最終「又走一班」加劇缺人情況,工會將研究有否下一步行動。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亦向本報稱,擔心政府長期依賴外勞,打擊本地年輕人入行意欲、影響就業前景等,又說一個地方長久依賴外勞非好事,建議政府在每項工程中預留一定百分比供本地年輕人參與,累積經驗作長期發展。
原本在「補充勞工計劃」下,不接受輸入勞工申請的26項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今次亦獲放寬,職位包括文員、接線生、送貨員、售貨員、收銀員、駕駛員等,為期兩年,申請人要繼續先進行4周招聘、諮詢勞顧會等。自由黨航空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歡迎措施,相信政府已作出平衡,不會扼殺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又稱業界不想聘請外勞但「冇得揀」。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經民聯商界議員林健鋒形容方案是「遲來的春天」,有助建造業解決燃眉之急,並建議日後其他缺人的行業也可仿效今次做法,希望大眾不要「為反對而反對」,市民才可以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工聯會對方案表示遺憾及反對,身兼選委界議員的理事長黃國指,有關行業現有待遇未曾改善,認為政府在引入外勞後要保證本地勞工就業及優先改善薪金待遇。選委界陸頌雄亦批評,新安排打破該26個工種不得輸入外勞的規定,政策亦繞過了勞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