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有調查顯示,約七成人在過去一年有閱讀書刊,但未成年人士則少於六成人有閱讀習慣。就紙本刊物,平均閱讀量中位數為6本,低於去年的8本和前年的7本。購買電子閱讀內容的人(31.9%)亦連續3年減少,最多人(37.3%)月花50元以上。調查團體指,數據或反映疫後復常,致用於網絡辦公及電子閱讀的時間有所減少。另外,紙本書閱讀量的差距正逐漸加大,建議加強研究和追蹤青少年的閱讀行為。
香港出版學會委託新青年論壇在2至3月訪問1,240名10至84歲的港人,結果發現,有電子閱讀習慣(69.4%)及有閱讀過紙本書(72.7%)的受訪者比例相若;66%人有買印刷書刊,但比率連續兩年下降,五成以上月花50元以上。無紙本閱讀習慣的人,主因一直無閱讀習慣(38.8%)和無時間或工作太忙(29.2%)。
電子閱讀方面,67.2%人認為使用電子媒介增加他們閱讀時間,約半數人日花多於1小時。四成六表示最常睇新聞或雜誌。三成二有電子閱讀消費,近年連續減少;37.3%月花50元以上。
按年齡分析,18歲以下受訪者有紙本(59.2%)及電子閱讀習慣(57.3%)均低於六成,比例低於前兩年。
電子閱讀內容方面,三成青少年最常閱讀新聞或雜誌,較以往大幅增加;「小說、文章或評論」和「漫畫、繪本」則各佔兩成八。今年不足六成青少年有紙本閱讀習慣,較往年逾七成比例明顯減少,主因無這習慣(32.3%)、讀書太累,想找其他休閒娛樂(25.8%)。
但調查亦發現,青少年閱讀印刷物的中位數為9本,有三成六會讀20本以上。調查團體認為青少年群體中,紙本閱讀量差距漸大,甚至出現兩極化現象。
香港出版學會副會長葉佩珠認為,閱讀習慣須從小培養,可在家校和社區等不同層面更多給予青少年接觸書本和閱讀機會,而無論實體或電子模式閱讀都可得到更多樂趣和滋養,這是社會須加以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