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3-09-22 04:31:37
日報

學童厭學 情緒困擾成學習「攔路虎」

分享:
學童厭學 情緒困擾成學習「攔路虎」

學童厭學 情緒困擾成學習「攔路虎」

各區小學已紛紛開學,然而,早前一項調查顯示,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童面對極大學習壓力,更有近兩成SEN學童曾拒絕上學。這些厭學情緒或來自於社交恐懼、焦慮等等。少年兒童本就是「情緒脆弱」一群,抗壓和心態調節能力較弱,時常面臨「關係緊張」的情況,例如「某某老師針對我……所以我好討厭上他的課」,或是「我跟某某鬧翻了,不想再見到他」,諸如此類。當學童遭遇情緒問題時,家長能否理解?又應如何尋求幫助?社會提供哪些資源?

文:普洱

全職媽媽阿玲(化名)有一名就讀小二的兒子阿昇(化名)。阿昇最近確診為專注力不足及自閉症譜系。阿玲表示平日阿昇情緒比較波動,言語治療師亦覺得他的社交情緒能力較弱,需要持續跟進。阿玲指出小一老師對阿昇有較多關注及認同,阿昇情緒得以比較平穩,願意主動學習,成績更是全班第一名。然而,小二老師對阿昇的關注較少,阿昇隨即出現較多的情緒,學習動機亦隨之減少,成績明顯下滑。

家長 父母

全職媽媽阿玲冷靜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阿玲憶述,有一次視藝老師因不喜歡阿昇的自由創作,而批評他的作品,令阿昇拒絕回校。阿玲需要主動與校方溝通及處理。

孩子情緒緩衝來自父母

當孩子面臨情緒風波,最關鍵的緩衝帶其實來自家長。阿玲從不責怪孩子,而是撫以溫柔的話語,告訴他「唔使驚」,並幫他發現學校生活中令人開心和有成就感的經歷。「我見到你有多花時間溫習,亦有提早預備考試……」讓孩子知道,我們見到及認同他們的努力,亦可以與他們共同訂立可行具體的改善方案,逐步減低專注力不足帶來的無力和挫敗感。

家校合作

除了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之外,家校合作也是必要的措施。阿玲向孩子的每一任老師均有詳細說明情況,老師們了解,自然給予孩子更多關注,在課堂上良性引導其情緒和行為。社工趙姑娘表示,每所學校都設有「教育統籌主任」,負責照顧需要特殊教育的學童。

家校合作即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做到聯手共管,學校能及時把學生在校內的表現通知家長,家長也能把學生在家中的情況提供予學校,讓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家校共育重點在於用心溝通,真正關愛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會因為出現問題而冷漠對待,避免孩子不信任老師。

adblk6
陳嘉霖

陳嘉霖博士強調,「安全依附關係」對幼童人格發展非常重要。

為孩子提供安全依附關係

家長向外尋求幫助的第二個渠道,固然就是社工。當家長遇到子女情緒行為問題時,可諮詢學校、幼稚園、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社工。另外,母嬰健康院也有推行幼兒健康及發展綜合計劃,家長可就子女情緒社交發展諮詢醫生意見。需要時,母嬰健康院亦會提供親職輔導和轉介其他相關服務。案例中的母親阿玲,就來到基督教服務處元朗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與社工趙姑娘建立一對一的交流。

在社工背後,還有心理學博士出身的教育專家,提供更加專業的解答。早教中心服務總監陳嘉霖博士表示,孩童出現情緒症狀和學習思維遲緩的原因尚未明確,有可能是早期環境刺激所致。綜合而言,無論是有特殊障礙的孩子,還是心智正常的孩子,都會面臨情緒問題,此時最關鍵之處,在於家庭能否提供安全依附關係,這需要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來支撐。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家長願意投入多少精力和資源去引領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帶他們多外出社交,感受外面世界,不能終日留在家中。

家長 父母 社工

阿玲定期與社工就孩子的狀況交流。

學習正確看待和應對壓力

或許有家長不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主觀上認為孩子學習就是學校的事,甚至不會投入時間自我提升或培養孩子的習慣和興趣。實則不然,孩子從出生起,就會由父母身上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日常的語言、行為習慣直接成為了孩子怎樣看待學習、生活和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另外,亦有家長則對孩子要求過度嚴格,忽視了身心規律,壓抑孩子玩耍的天性,也容易導致其對學習的厭惡。

其實,無論孩童還是大人,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各方面的壓力,解決方法不一定是設法消除,而是學會正確看待和應對。家庭與學校,雙方的角色在教育中都不可或缺,父母的基本責任,是建立一個安全的依附關係。或者你會問,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日後會否缺乏抗挫折能力?專家認為:「健康的愛是不會阻礙其人格發育的,溺愛才會」。

 

附:「心橋兒童發展計劃」提供心理及發展評估和相關的訓練服務。(www.senbridge.org)
「愛.童.行」計劃 提供臨床心理服務及心理治療服務,評估孩子的狀況及需要及提供心理治療服務。(www.hkcs.org/tc/services/walkwithlove)

adblk7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