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0-05-06 04:30:00
日報

官方實測 用不用公筷 食物細菌量差249倍

分享:
(圖1,互聯網)

(圖1,互聯網)

內地前日僅新增1人確診新冠肺炎,為境外輸入,本地感染連續兩日為零,但隱形病人繼續雙位數增長,增15人,防疫仍未能鬆懈,為防疫而提倡的「使用公筷」,更應成為習慣。浙江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和檢驗中心,近日就使用公筷及非公筷聚餐進行實驗,結果發現,與使用公筷相比,沒有用公筷夾菜,菜餚上的細菌菌落總數最高多出249倍。
 

杭州市疾控中心微信公眾號上周日發文指,11名實驗小組成員在一間食肆點了6道菜,每道菜分為兩碟,一碟只用公筷、另一碟沒有用公筷(圖1)。各成員小心翼翼地跟足「分類」去夾菜、進食,最後收集了18份「進食前、進食後」的餸菜樣本,另有一份無食用過、放置一個多小時的樣本(圖1中)。

adblk6
專家收集食物樣本。(互聯網)

專家收集食物樣本。(互聯網)

樣本送到實驗室後,先稀釋,再加入培養基培養48小時,等待菌落生長。若樣本攜帶的細菌較多,培養48小時後,所長出的肉眼可見的菌落總數亦會很多,反之亦然。結果發現,非公筷樣本的菌落總數,均比公筷樣本多。

其中一道「鹹菜八爪魚」,每克進食前樣本菌落總數有60cfu,進食後公筷樣本有20cfu、非公筷樣本5,000cfu,兩者相差達249倍;冷盤「涼拌青瓜」因未經高溫烹調,菌落總數比較多,進食前有1.4萬cfu,進食後公筷1.6萬cfu、非公筷4.5萬cfu。還有一道「香辣牛蛙」,進食前60cfu,進食後公筷150cfu、非公筷560cfu,未食用樣本則有130cfu,與公筷樣本相近。


專家:非公筷可傳播口鼻腔細菌
該中心指,不使用公筷,可能會將自己口、鼻腔攜帶的細菌,透過筷子傳到菜餚上,而且夾不同菜餚,亦會令菜餚之間的細菌互相污染。該中心呼籲,外出用膳最好使用自備筷子、匙羹,將食肆餐具當作公筷、公羹,杜絕病從口入,並堅持這種良好習慣,「成為代代相傳的健康生活方式」。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