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軍澳下午落雹,有市民上載冰雹照片。(網上圖片)
將軍澳落雹的相片和片段,自中午起在網上瘋傳,天文台隨後證實接獲將軍澳有冰雹報告,並預料本港在短期內可能持續受冰雹影響。翻查天文台資料,本港上一次落雹是在2016年7月,當時大埔等新界地區在中午突然落雹,新界多區短時間內急降溫,大埔半小時內下降10度,毗連香港的深圳同一時間亦風雲色變,白晝變成黑夜,深圳羅湖區一度發出冰雹預警。
過去54年錄40次落雹 1983年佔最多
本港由1967年至今,一共錄得40次落雹記錄,當中1983年曾經試過一年落雹7次。當年單是3月,已有4次落雹記錄;若以每月總落雹日數計算,就以4月一共錄得的落雹日數為最高。至於像今次9月落雹實屬罕見,1967年至去年,天文台在9月只錄得2宗落雹數字,分別在發生在1983年9月及2002年9月。

在1967年至2020年間,天文台錄得本港每月總落雹報告,當中以4月錄得最多日數。(天文台圖片)
根據天文台解釋,冰雹是由於強雷暴中產生的大冰粒,當強雷暴出現時,大氣的垂直運動甚為猛烈。由於大氣對流層的溫度一般隨高度增加而下降,當較暖濕空氣上升時,空氣中的水分會遇冷凝結,並在打滾過程中,冰粒不斷吸收水分,結果像「雪球」般越滾越大,當上升氣流不能再承托冰粒重量時,這些超重的冰粒便會跌落地面,形成落雹現象。
近年以2014年落雹規模最大
數到本港近年最大規模落雹的一次,發生於2014年3月30日晚上。當晚受低壓槽影響,香港廣泛地區出現滂沱大雨及強烈雷暴並伴隨落雹,天文台更需要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在暴雨期間,天文台收到本港多處地區的冰雹報告,大部分報告的冰雹大小約20毫米至3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