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惠寧首次會見傳媒,不忘大打「親善牌」,指知道有記者昨早在中聯辦大樓外等候,因為風大,便著同事「請媒體朋友們」進入大樓內,並指「從你們身上我感受到了香港記者的勤奮和敬業」。他又說,希望媒體支持中聯辦的工作,並會安排時間與媒體進一步交流。
中聯辦開放大堂讓傳媒等候及採訪的安排過去極罕有,而大堂正中擺放一幅由安徽人民政府送贈、題為「黃山迎客松」的立體畫景。資料顯示,駱惠寧祖籍浙江義烏,在安徽出生,在安徽省工作近30年。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說,若從駱惠寧的言論推斷中央對港政策有變化,是錯誤觀點,因四中全會已訂立香港動亂後的治理方針政策,而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講話亦相當強硬,即要維護國家安全及不容外部勢力介入等。他又說,相信中聯辦絕不會與特區政府保持距離,反而將扮演更積極角色,向特區政府提供更多指導,否則難以應對複雜的政治局勢。
清華大學政治系前講師吳強表示,從駱惠寧講話和其工作經驗分析,中央治港架構可能調整至類似內地做法,將黨委和行政首長的職能分開,形成雙元首制,藉中聯辦主任所謂「特區區委書記」的角色,強化中央在港最高代表的身份及中央管治權;他相信中央強化中聯辦角色的同時,港澳辦的角色將變得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