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處今年5月15日推出黃、紅、黑3級的「工作暑熱警告」。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今日(12日)在報章上撰文表示,該警告設立原意是好的,但效果未如人意,警告信號多次「彈出彈入」,引起混亂。而「工作暑熱警告」與天文台使用多年的酷熱警告並行,或會導致不協調情況,建議整合兩套系統。
岑智明指出,天文台在2014年與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開發的「香港暑熱指數」,適合普羅大眾,並未針對勞動人士,更沒有為長時間在戶外工作人士的暑熱風險給予評估,質疑勞工處「工作暑熱警告」採用「香港暑熱指數」標準是否合適。加上工作暑熱警告的觸發門檻較國際標準高,質疑其科學基礎及公信力,認為國際應用暑熱壓力指數(WBGT),更適合作為工作暑熱警告的觸發標準。
岑智明:資訊不是愈多愈好
另外,岑智明留意到工作暑熱警告,出現「彈出彈入」的情況,認為如勞工處採取一小時平均值作為工作暑熱警告的運作標準,而不是天文台香港暑熱指數的10分鐘平均值,相信「彈出彈入」的問題會減少。他亦贊同將酷熱天氣警告及工作暑熱警告兩套系統整合,稱資訊不是愈多愈好,認為簡單易明並具公信力的天氣警告,才有助市民快速掌握危險情況,亦方便政府各部門協調應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