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 士丹頓街](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2023-02/URA%20photo%208a-1.jpg?itok=rIomb1_a×tamp=1739048278)
市建局士丹頓街項目完成活化。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士丹頓街項目(H19項目)的活化工程已完成,市建局將在短期內為「共居」項目的營運者進行招標,以物色具經驗和能力的機構合作夥伴,與市建局共同管理和營運建築群,首階段為期5年。
樓齡超過60年
H19項目內位於士丹頓街和華賢坊西的九幢樓宇,樓高4至6層,樓齡已超過60年。為了落實「共居」項目,市建局委聘在社區活化工程有豐富經驗、曾參與九龍東海濱設計的建築師盧廷銓進行設計及復修工程。
各層住宅單位亦重新佈局,改劃成38個不同大小的單人或雙人「共居」單位。視乎各樓層的實際面積和結構樑柱的位置和分佈,每樓層大約設有兩至三個單位,每個單位的空間足夠擺放床鋪和日常傢俱,而每層設有共用廁所、浴室和廚房,讓該層單位的居民使用。
設兩社區共享空間
韋志成又指,市建局特意撥出三個地方,翻新成兩個社區共享空間,方便居民舉辦不同活動。其中在獲評為歷史建築的士丹頓街88號,一樓的單位被改造成以「唐樓體驗」為主題的共享空間,並保育原址唐樓外、內不同的建築特徵元素,包括昔日以傳統「上海批盪」工藝方式、展示老店「寶賓茶室」店名的外牆飾面、樓梯以及室內的紅磚牆身和花紋地磚等。
至於另一個「共享」空間,由華賢坊西6-8號兩個面積逾400平方呎的地下相連單位組成,將預留作「社區客廳」用途,日後交予營運機構管理,成為一個街坊的聚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