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位處市建局重建範圍的中環閣麟街石牆遺址(圖),是僅存的「背對背」式唐樓建築,但早前不獲古諮會評級,保育團體恐石牆遺址會被清拆。市建局決定修訂閣麟街石牆保育方案,原址保留其中20米磚石牆,以及重置部分狀況良好的磚石構件,並設置博物館展示「背對背」民房的居民生活狀況。
閣麟街「背對背」石牆遺址,共有5個地段,全長約34米。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經理區俊豪表示,磚石構件的安全系數,現不符土力結構標準,將整幅擋土牆原址保留,技術上不可行,基於安全和結構等因素,新的閣麟街石牆保育方案,計劃保留近威靈頓街2個地段、約20米的磚石構件,而餘下3個地段的磚石構件,因有大程度改動,例如鋪上石屎,所以只重置部分良好構件。新方案還增設一個約600方呎的博物館,展示昔日的「背對背」樓房設計和當時居民的生活狀況。
區俊豪表示,原址保留方案能否落實,視乎「啲磚夠唔夠硬淨」,所以會向地政總署申請抽取磚石樣本,作詳細研究,並聘請英國的磚石專家來港參與,最快半年內完成結構及技術可行的研究報告。
中西區關注組發言人羅雅寧歡迎市建局新保育方案,但認為擬作為行人通道的第3個地段的石牆亦相對完整,更保留了青磚製成的樑托,冀市建局可考慮將此段同樣納入保育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