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麥難民」認為餐廳更安全。(機構提供)
無家可歸才淪為要在麥當勞「過夜」成「麥難民」?太平山青年商會在6月走訪全港110間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發現當中84間共334名持續至少3個月、並有意圖繼續留宿的「麥難民」,計劃訪問當中53人,發現一半夜宿者年齡介乎45至64歲,而最年輕的只有19歲。但逾七成另有居所,包括公屋、租住單位或劏房。

(張逸羲攝)
在職貧窮影響
計劃顧問李浩然(圖2右)指,一般人對「麥難民」無家可歸的看法並不準確,大部分夜宿者只是「有家歸不得」。他解釋,雖然近六成人有工作,但有人為節省電費及交通費而選擇夜宿快餐店,反映本港在職貧窮問題嚴重,另外亦有人認為快餐店較自身居所舒適和安全。
另外,家庭問題亦是出現「麥難民」的主因,僅約四成受訪者仍有聯繫中的親人,而家暴、與父母相處不融洽都是部分受訪者夜宿快餐店的原因。
研究亦指出,不少「麥難民」曾與店員發生衝突,李浩然指「麥難民」嚴重缺乏關心,有年邁夜宿者為解悶才到快餐店留宿,希望社會能包容及主動關心夜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