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港自殺個案愈趨年輕,令大眾擔憂學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昨日公布「香港學生的品格特質及美德研究:希望及快樂」,發現愈高年級的學生,「希望感」與「快樂感」的平均分數愈低,有專家擔心學生缺乏「希望感」,會增加自殺及患抑鬱症的風險。
研究在今年3至6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了1,415名來自35間中、小學的學生。結果顯示,學生的「希望感」平均分為3.87分(滿分為6分),而「主觀快樂感」為4.45分(滿分為7分)。
同時,研究又發現學生就讀年級愈高,其「希望感」和「快樂感」的平均分數會愈低。其中,「希望感」由小四的4.55分跌至中五的3.68分;而「快樂感」則由小四的5.31分跌至中五的4.13分。研究亦顯示,睡眠問題愈多,例如失眠、不穩定的睡眠時間,以及低睡眠質素等,「希望感」及「快樂感」的得分亦會愈低。
教大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月瑩(左一)指,學生缺乏「希望感」,會影響社交及心理健康,增加學生自殺及患抑鬱症的風險;而中學的學習方式、家人對子女的要求,以及要面對個人成長的挑戰,令高年級學生面對較大壓力。劉月瑩續稱,睡眠問題影響學生情緒,產生悲觀想法,而生活節奏急速、食無定時亦會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
教大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李子建則建議,父母應引導並支持子女達成目標,多鼓勵他們建立自信,學校亦應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及多元化發展,例如舉辦課外活動,由老師分享成功經驗予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