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香港女性的「頭號殺手」,每15名女士就有一名患上,而現時有5%人術後出現上肢淋巴水腫,致肢體腫脹,影響活動能力。廣華醫院的物理治療和護士花了一年時間,設計出一套全長約12分鐘「預防淋巴水腫舞」(圖,影片已上載至Youtube︰https://youtu.be/D8ezTKVupVg),廣華醫院物理治療部一級物理治療師李鳳萍指,編舞按淋巴液排流次序設計,由軀幹開始,伸延到肩膊、手肘到手指,讓四部分的肌肉形成類似「氣泵」作用,加速淋巴液循環,預防及紓緩水腫。

她又指,不少文獻指每周3至5次帶氧運動、每次20分鐘,有助淋巴循環並減輕疲倦,建議乳癌病人在術後6周便可開始鍛煉肌肉,例如做一些阻力運動,兩三個月後則可做帶氧運動,例如每周3至5次、每次跳兩次「預防淋巴水腫舞」。
廣華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陳可恩解釋,外科手術和電療是治療乳癌的常用方法,或傷及腋下淋巴系統,導致回流受阻,若出現紅腫或炎症,亦會較難消退,肥胖、乳癌愈後期、年紀愈大,誘發淋巴水腫的風險愈高,建議患者術手如果感覺手臂很「贅」或麻痺,應盡早通知醫護人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