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惹人心惶惶,防疫產品疫市「大放異彩」,其中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大受歡迎,可是消委會測試發現成效存疑。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在理想測試環境下最高除菌率也不過八成,實際使用環境下,負離子易被風吹散及把原本已沉降的污染物再吹起留在衣服上,或造成二次污染,成效再打折扣。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勿依賴同類產品,抗疫最佳方法依然是勤洗手和戴口罩等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雷永昌(左)、黃鳳嫺(右)。(消委會提供)](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00187765_KB.jpg?itok=ktCia2mU×tamp=1739201366)
雷永昌(左)、黃鳳嫺(右)。(消委會提供)
![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大行其道。](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00187762_vB.jpg?itok=p1sttm2b×tamp=1739201366)
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大行其道。
消委會測試市面10款常見型號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售價由598至1,698元,聲稱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及韓國。在除菌測試中,表現較好的「mamaion」($698)及「雅達瑪AirTamer」($1,080)也不足八成,其餘樣本僅六至七成,消委會形容表現令人失望。於PM2.5污染物去除測試中,同樣以「mamaion」及「雅達瑪AirTamer」表現較佳,不過它們仍需30分鐘才能在3立方米測試艙內僅達到53.1%及44.8%的去除率,另有6款去除率更只得2%至4.3%,即使操作2小時,也僅得10%至14.4%。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副主席雷永昌解釋,淨化機產生負離子,令空氣中污染物微粒帶負電荷並互相吸附,增加重量後沉降達至淨化空氣。測試樣本產生負離子濃度參差,產生最高濃度的「Mobework」(每立方厘米66萬個),與最低的「infoThink」(每立方厘米2,000個)相差近330倍,產生高濃度樣本普遍有較佳除菌及除PM2.5效能。不過消委會同時指出,測試均在實驗室環境進行,與現實環境下使用大相逕庭。總幹事黃鳳嫺指,負離子會被風吹散,也會把沉降了的污染物再吹起,觸摸依附了污染物的衣物也有機會造成二次污染,建議毋須浪費金錢,緊守傳統防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