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署認為房協做法傾向不公開顧問身份。(資料圖片)
房屋協會去年成立12學者組成的外部顧問,為政府研究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可行性。傳真社向房協索取顧問名單,多次被拒後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署方調查後裁定投訴成立,並對房協的拒絕理據「未能苛同」,建議房協公開名單亦遭其反駁拒絕。

公署建議。(傳真社提供)
根據公署報告,房協認為名單與研究無直接關係,公開名單會令重點錯放,而傳媒聚焦名單或會令學者研究時有壓力,妨礙「坦率討論」。公署指,政府制定政策時,向公眾交代名單「並不罕見」,公開亦可加強公眾對研究的信心,及有助監察成員有否利益衝突,不明白房協為何對公開名單「諱莫如深」。
傳真社調查後,確認部分成員身分,對方不認為公開名單有問題,並透露並非成員不想公開名單,而是房協一早如此安排而大家同意。部分成員認為研究本應「公開透明」,但現時局面有點奇怪「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