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收地爭議拉鋸不斷,更有居民表明「不遷不拆」。發展局昨公布收地特惠補償及安置安排「加強版」,其中受收地影響、合資格居民的特惠津貼額由現時最高60萬元調高一倍至約120萬元;合資格的受影響寮屋住戶,更可免經濟審查入住房協的專用安置屋邨。發展局長黃偉綸估計,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及新界北等新發展區涉及8,000戶,預算賠償開支額外增加2.4億元。

黃偉綸(右)冀加快收地步伐。(蘇文傑攝)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甯漢豪稱,以往受影響住戶,若居於已登記寮屋連續兩年,需接受經濟審查後,方可入住房委會資助房屋。新方案則引入免經濟審查措施,若居於已登記寮屋滿7年,便可入住房協的3個專用安置屋邨,其中在粉嶺百和路和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專用安置屋邨將於2023至24年落成,當局預計古洞北及粉嶺北將新增200至300戶可上樓。而在房協專用屋邨未落成前,受影響住戶可選擇入住房協或房委會空置單位作過渡安排。
至於特惠津貼亦加碼,由以往只提供予住滿10年的已登記合資格住戶,調整為只要連續住滿兩年亦可申領部分津貼,如居於10平方米或以上構築物的住戶,特惠津貼額由原來的4.8萬元至60萬元,增至6萬元至約120萬元。
黃偉綸預計,未來12至20年的發展計劃,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新界北等要處理8,000伙受影響住戶,料賠償金額由3.1億元增至5.5億元,相信橫洲公屋項目首當其衝。對於會否被指利益輸送,黃指「真係唔會咁睇」,強調修訂考慮多方面因素,而現有方案已由98年制定至今,應適時改變,亦非為配合土地大辯論而設。政府擬於本月至7月落區簡介新安排,爭取於7月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