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月內目測全港逾萬棵鳳凰木,專家指相關方式全世界都使用。(資料圖片)
何文田巴富街一棵在馬路邊的鳳凰木上周五倒塌,壓中一架校巴及另外3架私家車。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當局成立的專責組將會檢視今次事故,並研究如何改善整體樹木檢測和風險評估程序。另外,本月內亦會以目測方式,將覆檢全港馬路旁萬多棵鳳凰木,如有異樣再使用儀器深入檢測。
蘇國賢:目測是全世界都使用的方法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今(19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涉事鳳凰木樹根部分表面無明顯腐爛徵狀,樹冠正常,相信在進行風險評估時有一定難度,又指涉事樹木樹根很淺,懷疑受真菌侵蝕影響令樹根腐爛,導致樹木支撐不足倒塌。
對於有意見質疑以往用目測方式評估樹木狀態是否不可靠,他強調,目測是全世界都使用的方法,以初步檢測方式找出明顯的問題,再做進一步檢查跟進,但今次的鳳凰木問題出於埋在地底的根部,需要有適合儀器處理。
蘇國賢認為,同一條街以前有另一棵鳳凰木同樣因為根部出現問題倒塌,並非完全無跡可尋,建議可透過篩查方式,如果符合部分條件,例如種植在人流車流較多的街道旁邊的樹木,可使用目測法以外的方式進行深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