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布氏鯨之死引發公眾思考保護海洋動物,布氏鯨所歿的西貢牛尾海更曾為環團倡議的海洋保護區。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代理海洋保育主管彭莉恩表示,牛尾海物種繁多,有瀕危扯旗𩶘、易危管海馬和多種珊瑚,而近年該水域水上活動漸見頻繁,憂慮生態受損,加上存有鯨豚重現機會,期望政府在《施政報告》擴大海洋保護區,透過限制船速和在核心區內減少水上活動,保護牛尾海生態。
記者︰曾偉龍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於2009年草擬設立橋咀洲海岸公園及牛尾洲海岸公園,各佔198.5及138.3公頃,而政府2012年為漁業保護區計劃訂下工作框架,牛尾海亦被視為選址之一。彭莉恩於9月11日接受《am730》訪問時指,牛尾海範圍內的橋咀洲及牛尾洲有多種珊瑚,在本港84種珊瑚品種中佔46種,並有瀕危的扯𣄃𩶘、易危的管海馬和本地稀有的馬尾藻魚,物種豐富。
她指,WWF於政府於2016年提出香港首份城市級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時,根據國際標準挑選出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促請政府在牛尾海設立海洋保護區。惟政府仍未將牛尾海劃入保護區,今年8月更發生布氏鯨命喪牛尾海的悲劇。
現時全港只有5%水域劃作海洋保護區,低於國際30%的標準。彭莉恩表示,現有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為2016年至2021年,最新更新至今年9月,期望政府在新一期《施政報告》更新計劃,將牛尾海劃入保護區,訂立保護措施,例如要求船隻減速,並訂出涉敏感生態的核心保護區,減少休閒水上活動的程度,同時可定立設立保護區的路線圖和目標,增加海洋保護區的連接性,並定立可衡量的表現指標,例如目標未來10年本港海豚數目可上升一成。
她又指,目前本港鯨豚研究依靠視覺監察,牛尾海更不在政府的恆常監察計劃內,故沒有牛尾海鯨豚活動的仔細數據。但她認為,上月死亡的布氏鯨大機會來自廣西惠州一個群體,該鯨魚群體習慣近岸,且數量有輕微上升趨勢,故未來有機會再有鯨魚來港。
牛尾海水域繁忙,生態更受人類活動威脅。彭莉恩觀察到牛尾海的浮潛、獨木舟和水上電單車等水上活動頻繁,對環境承載力造成挑戰,但針對該水域的研究不足,例如珊瑚普查只針對覆蓋率,未能判斷物種多樣性和健康狀況,亦難估計水域承載的活動人數和密度是否超載,「如果好多人潛水踢親珊瑚,或者落錨丟咗落珊瑚度,會擔心(生態)會唔會愈來愈差」。
她又指,牛尾海去年曾出現大規模的珊瑚白化,而該水域重要的物種亦沒有重現,令人憂慮。她估計,近年水上活動的用品愈趨平民化,令不少非專業的人士亦參加水上活動,但他們對保護珊瑚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態的認知相對低。
在設立保護區前,彭莉恩說,WWF一直推動公眾教育,並與業界合作,舉例2021年曾與公民科學家合作,觀察102個潛水員全年接觸到珊瑚共1,088次,推算全港2萬個活躍潛水員全年接觸珊瑚20萬次,有見及此,WWF透過潛水教練傳授生態保護意識,並舉例指透過大嶼山水口的士多推動「掘蛽守則」,頗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