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研究社今晨發表棕土研究報告。(陳奕釗攝)
本港土地供應問題嚴重。消息指棕土發展,屬土地供應小組建議的優先發展選項之一。民間智庫本土研究社發表棕土研究報告,發現面積由1993年起的792公頃,截至去年已升近1倍至1,521公頃,且比政府公布多出約200公頃。報告質疑政府低估棕土潛力並「數漏地」,批評當局執管不力致擴散如此誇張。發展局發言人澄清,無意貶低棕土潛力。

(陳奕釗攝)
研究社成員黃肇鴻指絕多數的棕土為丙、丁兩級農地,收地呎價分別為562及337元,只有絕少數屬收地呎價為1,349元的甲級地。而有蓋工場及露天場地分別收地呎價為216及36元,但這些屬特惠補償金,更需領有寮屋牌才可申領。他認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土供組成員黃元山以佔比極少才可申領1,565元呎價的棕土,來誇大棕土平均收地成本、以「相對便宜」但未確定的填海成本來比較,有誤導之嫌。
報告指僅4.1%屬相對難重置的「重型作業」用地,認為棕土作業的重置難度被誇大。另外,報告指,單計723公頃的「相連棕土」,當中三分一已可興建鄉郊式公營房屋,提供約84,000個單位,助劏房戶等基層市民改善生活。
研究社批評當局嚴重低估棕土潛力,建議於現行法律下先作凍結調查,並以相關調查作基線參考,方便日後重置作業當參考數據;加強執法,特別是針對凍結調查以後產生的新棕土;規劃許可應將審批過程透明化,公開相關資料、理由、準則等,以供公眾監察。
發展局指會參考報告內容並作出考慮,澄清無意貶低棕地的發展潛力,並指規劃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正分別致力完成「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情況研究」及以多層樓宇容納棕地作業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