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出名愛吃海鮮,其中魚類更是不少人每天必備的席上佳餚。漁農自然護理署自2005年起推出「優質養魚場計劃」(計劃),以推廣本地魚場所飼養的優質魚,讓消費者可食用更安全優質,低碳環保的優質本地魚。其實本地優質魚一點也不失禮,連法國藍帶廚師Bonnie So都極力推薦,並指認識本地優質魚的優點後,讓她可以本地魚烹調出更多創意fusion美味。
「優質養魚場計劃」參與了早前舉行的「亞洲頂尖國際食品餐飲及酒店設備展」,推廣本地優質魚的好處。熱愛烹飪的Bonnie,更特別為是次展覽,以西式方法去烹調出3道本地優質魚菜式:
Bonnie指本地優質魚經嚴格監管,確保零孔雀石綠,重金屬及藥物殘餘含量符合標準,亦沒有泥腥味,市民可安心食用,而且這三種都是市民較熟悉的本地魚種,故她製作了3道美食。她亦指本地優質魚採用高速急凍及真空包裝技術,運送過程更安全,有助保留魚的鮮味,亦方便保存。而她了解本地優質魚後,嘗試以本地魚種及法式方法烹調美食,效果亦出乎意外的好。
計劃代言人麥包(麥長青),亦現身與大家分享本地優質魚的好處。十分喜愛吃魚的他,成為計劃代言人後,有機會親身到本地魚場了解優質魚的養殖環境和運作過程,並品嚐即撈即煮新鮮美味的本地優質魚。「能榮獲本地優質魚標籤,證明這些魚都安全優質,無激素,而且每條魚都有QR Code,就好像有身份證一樣方便溯源,市民可安心選購。加上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嚴密監控,予人更大信心。」而他現時到超市或上網買魚時,都會揀有標籤的本地優質魚。
嚴格監管 確保質素 安心食用本地優質魚
參與計劃的魚場,需接受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監察,確保養殖環境清潔衞生,魚苗會先進行登記,而且漁農自然護理署會定期派員進行環境水質監察及紀錄,而魚場用的飼料,亦需接受漁農自然護理署嚴密監察。漁農自然護理署亦會定期派員到各魚場視察以確保魚類的健康。當魚苗成長後,在販售前需通過檢測,確保不含孔雀石綠等有害致癌物。檢測合格才可使用優質養魚場標籤,經處理並速凍後運到分銷商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