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水務領袖高峰論壇在香港舉行開幕禮,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中通社)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60年前東江水正式供港,60年間為香港提供70%至80%的用水需求。隨著香港對水資源需求增加,東深供水系統已進行過3次擴建和改造,對港供水量提升到每年8億2000萬立方米,增長12倍。
李家超出席國際水務領袖高峰論壇致辭時指出,東江水支持香港經濟和社區,確保香港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繁榮。李家超又說,如要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供應,需要以創新方式投資於未來,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當局致力於將創新科技應用於水務管理,並於去年成立數字水務辦公室,以推動水務設施的數字化運作。特區政府的目標是將香港建設成一個服務本地及國家的國際基建中心。
國家水利部長:全力做好對港供水保障工作
國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當前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為人類社會帶來深遠影響,保障水安全的形勢更趨嚴峻複雜,未來水利部將堅定不移實踐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治水思路,堅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加強交流,全力做好對港供水保障等工作。
李國英致辭時又說,支持香港利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橋樑和窗口作用,與世界各國共享治水理念、經驗和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水治理新篇章。
李國英又提到,水利部在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水安全取得顯著成效,其中近10年的洪澇災害損失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由上一個10年的0.49%降至0.23%;全國水利供水的工程能力達到9000億立方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有利保障供水安全。
另外,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出席一同論壇致辭時就表示,60年來東深供水系統不間斷向香港累計供水超過300億立方米,滿足了香港80%的用水需求。
王偉中說,當局將進一步深化粵港在水資源、供水安全、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更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建設,進一步加強水科技、水生態、水安全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並大力推進新技術與水利融合,加快發展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的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賦能水利治理。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