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判甚或面臨入獄厄運的心理狀態,是恐懼還是從容?李永達選擇了後者,大抵人如其名──永遠豁達,他在案件宣判前讓腦子放空,專注書寫回憶錄,為自己半生投身社運作結;在政圈經歷無數高低起伏,一簑煙雨任平生,回首近30年從政生涯,他以一句說話概括,「路遙知馬力」,雖然爭取民主未竟全功,但他無怨無悔。
記者;鄭秀韻 攝影:鍾式明
佔中九子案將於今日宣判,法官的判決,無人能料。身為九子之一的李永達,等待宣判的心情如何?他形容「真係好大鑊」,大鑊的不是擔心坐牢,而是朋友飯約如雪片飛來,當中有近三十年無見的大學同窗,大家都認定他要入獄,因此趕與他吃「最後」一餐;除此以外,當事人心裡反倒十分平靜,誠如他在書中形容,他對入獄並沒有甚麼恐懼,儘管他個人估計刑期至少1年。
這些年大家都看到抗爭需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但相比內地異見人士被囚動輒5年甚至10年以上、菲律賓獨裁管治時期神職人員為爭取公義突然人間蒸發,他形容在香港抗爭付出的代價相對「蚊滋」,但眼見多少年輕人被送入獄,他不無感慨,「相對啲後生仔,佢地咁後生都坐過(監獄),我呢啲老嘢,六十幾歲,搞咗幾十年民主運動,連捉都未俾人捉過,唔係好講得過去……」
卡斯特羅五十年代接受軍法審訊自辯時吐出名言:「歷史將宣判我無罪!」李永達心態亦然,「法庭判我有罪,我唔會反對,但我做抗爭、公義運動,我唔係著重法庭對我點睇,係歷史對我點睇。」問他有否後悔參與佔領行動,答案當然是無悔,「已有心理準備!」
2017年收到警方預約拘捕的通知,促使李永達要出書,終趕在案件宣判前出版回憶錄《判刑前的沉思》。全書共20章,前半部寫個人經歷,從他孩堤時代開始,到入讀港大、參加學生及社會運動和參選從政的點滴;後半部寫共產黨在民主派的滲透、及民主運動何去何從等,其中一章更獨立寫對他影響最大的已故民主黨元老司徒華。
冀藉新書策勵同路人
他寫這書不單是對自己多年來參與社運的小結,更重要是希望策勵同路人,「依家(局面)好困難,大家要頂住壓力,希望個訊息俾大家有鼓勵性。」書名原是《入獄前的沉思》,但編輯謹慎起見,卒以「判刑前」取代;至於取名「沉思」,「我寫好多嘢要沉澱,書中寫嘅問題,關於雨傘、民主派嘅嘢,有啲觀點好想講」,例如他認為民主派現時工作太事務性,「人哋(政府)出政策,即去咪兜講三十秒,再係咁俾政府帶住走好快死,呢個係沉思過程要講,議員太追求短時間嘅曝光……」但他直言,「本書寫得唔夠多」。
在鴨脷洲出生並度過青春成長期的李永達,沒有鴨脷洲口音,有的是一口懶音,有趣的是,他投身社會的工作都是靠把口搵食。高中年代受兄長影響,李永達開始涉獵時事刊物;1976年入讀港大,他積極參與學生運動,畢業後在中學任教,數年後參加區議會選擇,從此踏上從政路。
理想與現實,從來有很大差距,在政圈浸淫多年的李永達,對此感覺尤甚,「所以亦令我覺得比較沉實,同埋喺大風浪裡衝擊冇咁大。」曾有年輕人跟他說,重返金鐘感到傷痛,因為這裡曾發生雨傘運動,「我冇乜呢個感覺,因為我痛咗好多次。」他數算自己從「靚仔」時代做基本法諮委、爭取八八直選及民主基本法、97年未能過渡立法會要「落車」、中共2010年應承10年後檢討政制給予香港民主但食言等經歷,「我有好多唔同階段努力過,但亦失敗過好多次,冇成功過,我會變得個人沉實同堅毅,失敗咗嘅反應好平靜,唔係我indifferent,我都唔開心,但我同後生仔講,我哋爭取民主嘅(對象)係共產黨,共產黨依家差不多係世界最專制、最強大嘅國家,佢唔俾民主你,你可能要比其他人多好多好多倍嘅力、好多世代先攞到……」

遺憾仍未有全面普選
爭取民主從來沒有捷徑,「華叔(司徒華)成日講,爭取民主係一個漫長、曲折、崎嶇嘅道路,華叔過身,民主都未到,講得俗啲,孫中山1911年搞完革命後至今一百年,都未有民主中國……」他認為失敗是一種磨練,「我從來唔信冇磨練嘅成果,我亦唔信冇抗爭嘅民主,等於台灣民主真係鬥番嚟,死好多人,二二八事件、黨外抗爭運動、中壢事件……」回首從政得失,「遺憾實有,自己同好多同輩人爭取全面普選,到依家都唔成功,呢個可能係最大遺憾。」
雨傘運動無功而還,很多人像是患了集體憂鬱症,久久未能走出陰霾,「呢個時間係民主派低潮係真嘅,市民有無力感係真嘅,如果唔真,冇理由遊行示威咁少人……」但他認為絕不可屈服於現實,「市民有權有時唔開心,但領導層唔可以咁做,政黨阿頭、搞民主運動嘅人,呢個時候係考驗我哋嘅堅毅……」
他又重提民主派花太多時間在議會等的事務性工作,更毫不客氣直斥民主派飯盒會「係廢嘅」,「市民係想你廿三個大帝(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阿哥阿姐話俾我哋聽,呢3年、5年、10年想點行,而可以有少少勝利返嚟,你答唔到呢個問題,猛call人集會,人哋係唔會嚟。」他承認民主派缺乏魅力型領袖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並非唯一原因,「依家市民最困局係你俾唔俾到我哋方向,中期5年、10年,你叫我點走?」他以劏房戶為例,要告知上樓時間表,「如果捱3年,我咪捱囉,但我未聽過佢哋講,如果佢哋覺得呢啲嘢唔係嘢,咁我哋咪收工囉。」
63歲的李永達,依然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