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修例風波爆發持續3個月抗爭運動,令政府陷入空前管治危機,警民關係更跌至低點。在「十一」國慶敏感時機前夕,特首林鄭月娥昨發表電視講話,宣布4大行動回應民間訴求,包括正式撤回《逃犯(修訂)條例》草案,但仍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重申借助監警會平台審視警方6月至今的執法行動。民陣及民主派均表明僅撤回草案不足以息民憤,重申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有建制派亦指「撤回」來得太遲,惟有獨立調查才能平息亂局。
林鄭月娥昨午邀約近百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會成員及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等到禮賓府會面,親自向他們交代「撤回」的決定,但她其後未有舉行記者會,而是傍晚發表電視錄影講話,透過大氣電波宣布,「特區政府會正式撤回條例草案,完全釋除市民的疑慮。」

林鄭宣布的四項行動
- 正式撤回條例草案
- 監警會增加海外專家及兩名新成員余黎青萍與林定國
- 特首與管治班子落區與市民對話
- 獨立研究及檢討社會深層次問題

市民觀看林鄭月娥電視講話。(美聯社)
委兩新成員 允認真跟進監警會報告
今次是民間自6月爆發首次「百萬行」提出撤回草案訴求後,林鄭月娥首次將「撤回」兩字宣之於口,但民間另外4項訴求一一落空,其中爭議最大的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林鄭月娥表明,有關警方執法行動,應按既定機制由監警會處理,「不應另設獨立調查委員會」。她表示,監警會已成立國際專家小組,她並委任2名新成員加入監警會,包括曾任職廉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的退休高官余黎青萍與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林定國,協助監警會工作,林太承諾,政府會認真跟進監警會日後提交的報告建議。林鄭月娥亦逐一回應其餘訴求,重申法律程序上不存在「暴動定性」,指律政司已清晰指出每宗案件的刑事檢控決定,都是按證據、法律及《檢控守則》作出。至於要求不檢控及不追究違法人士,她指不符法治,重申根據《基本法》,律政司的刑事檢控決定必須不受任何干涉。有關重啟政改,她指要實現雙普選,社會需在法理基礎及平和互信的氛圍下,以務實態度討論,否則只會令社會更撕裂。
與司局長落區聽不滿聲音
林鄭月娥承認,政府的回應未足以平息許多人的怨氣,但她反問,「不斷升級的暴力,持續衝擊社會秩序,又能否解決目前的困局?」她認為應透過對話為香港尋找出路,從本月開始,她與所有司局長將落區與市民對話,讓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士透過對話平台直接表達不滿,共同探討解決方法;她亦會邀請社會領袖、專家和學者,就社會深層次問題獨立研究及檢討,向政府提出建議。
林鄭月娥在長約8分鐘的講話中,以香港人在過去兩個多月無不感到震驚、傷心、焦慮和痛心,希望可盡快走出目前困局作始,但她總結時說,持續的暴力正動搖法治根基,極少數人挑戰「一國兩制」,衝擊中央駐港機構,污損國旗、國徽,將香港推向危險的境地。她強調,目前最迫切是要遏止暴力、捍衛法治、重建社會秩序。政府會對所有違法及暴力行為,嚴正執法。她同時放軟話,期望藉4項行動可為打破困局行出一步,「以對話代替對立,為社會帶來改變。」
林鄭月娥發表電視講話,其Facebook專頁同時上載有關片段,5小時內已有逾9千個「嬲嬲」,「讚好」則有逾3千個,而5千多個留言中,不少均是「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另外,她昨向全體公務員發信,感謝公務員在艱難時刻一直堅守崗位,並竭盡所能維持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