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消費者開始習慣自備隨行杯,實踐可持續的生活習慣。消費者委員會針對容量、保溫保冷效能、防漏及穩定性,對市面上的18款隨行杯樣本進行測試,包括7款配備吸管的型號,11款屬一般隨行杯或咖啡杯款式,全部均附有杯蓋,聲稱容量介乎350至900毫升,售價由約80元至425元不等。是次物理性能測試參考歐洲標準BSEN12546-1及實驗室設計方法進行。另外安排每款樣本由3位試用者評價使用方便程度。4款總評獲4.5分的樣本,售價均在240元以上。
公稱容量差異最多逾2成
根據歐洲標準,將室溫水注入樣本內,直至距離杯蓋蓋底10毫米的位置,所量得容量為「公稱容量」。當中5款的差異超過1成,未能符合歐洲標準容許的10%誤差範圍。差異最大的1款屬樣本中售價最低,其標示容量為420亳升,卻量得只有335亳升,差距逾2成。與此同時,將水位加至貼近甚或浸泡着杯蓋部分後,其中1款聲稱為600毫升的樣本,亦只有532毫升,仍低於標示11.33%。消委會除了已將試驗結果向供應商反映,同時轉交海關研究跟進。
塑膠製樣本保溫保冷均較遜色
在保溫保冷效能方面。消委會在各樣本注入不低於95°C的熱水至公稱容量水平,以原有杯蓋封好後,放置在約20°C的試驗環境下6小時。結果發現各樣本保溫效能差異大,其中2款不鏽鋼樣本水溫仍超過60°C,6款維持50°C以上水溫,表現尚算理想;7款樣本的水溫介乎41.7°C至47.7°C;其餘3款以塑膠物料製成的樣本,水溫只有26.3°C至29.0°C。保冷效能方面,測試改為使用約5°C冷水以同樣方法試驗。結果有8款樣本的水溫仍能維持在11°C以下;3款塑膠製樣本,水溫上升至20.5°C至22.0°C整體而言,塑膠樣本表現較遜色,但不鏽鋼樣本亦非全數優異,反映物料不是唯一影響效能的原因。
1款樣本易翻側 有樣本吸管易被配料堵塞
防漏效果方面,試驗中先注水至樣本的公稱容量,然後將原有杯蓋封好,再上下倒轉1小時,結果發現逾12款樣本都沒有漏水情況。其餘樣本則另外進行第2階段防漏試驗,放置於45°斜台上維持1小時,觀察清水會否從杯邊漏出,結果6款樣本均沒有漏水。試驗亦將樣本放置於傾斜10°的斜台上,結果有1款樣本出現失去平衡情況,估計與杯身較高,設計為上闊下窄,而且附有厚重的手柄有關。該款樣本保溫效能較高,若用作盛載熱飲,有機會翻側令使用者燙傷。
7款附有吸管的樣本,當中6款的官網或宣傳片標示可供飲用台式或手搖飲品,但試用者評價卻反映其中4款不時出現配料堵塞飲管的情況。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宜到實體店詳細檢視產品設計、吸管大小和可攪動範圍等,如習慣網購,也要問清規格和退貨措施。
應定時拆洗及更換硬化組件
雖然全部樣本均通過相關的物料安全測試,但試用者評價反映,3款樣本瓶身狹窄較難伸手入內清洗;6款在吸嘴位置積聚飲品殘餘的情況較常見。消委會提醒,部分隨行杯的組件較多,需花時間逐一拆洗,尤其是密封圈應定時拆出清潔,否則可能滋生細菌,亦要留意部分樣本的矽膠密封圈與杯蓋顏色接近,在拆洗或安裝時容易被遺漏。
消委會建議選購及使用隨行杯時,重視保溫保冷者可選用不鏽鋼及瓶蓋為密封設計,否則可考慮塑膠款式以減低重量;飲品宜加至杯口下約2厘米位置,以免關蓋時溢出燙傷,同時避免杯蓋的塑膠或矽膠物料加快老化;不要盛載有氣的碳酸飲品;避免長時間將飲品貯放於杯內,尤其含奶類飲料;致病菌大多在攝氏4度至60度之間迅速滋生及繁殖,因此貯存安全溫度應高大於60°C、低於4°C;若發現矽膠密封圈和墊圈出現霉斑,或發現組件硬化就應更換,也應挑選可獨立購買配件的品牌和產品,以延續產品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