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便攜紫外線殺菌消毒器應運而生。消委會測試市面上8款常見的便攜紫外線殺菌消毒器,發現樣本的殺菌效能均達97%以上,但其抑制病毒感染力的效能則由大約15%至>99.99%不等,表現參差。此外,消委會發現,4款消毒器的紫外線輻照量屬高危害級別,皮膚及眼睛短時間曝露在產品放射的紫外線下,有機會引致灼傷或損害,2款為中等危害級別,皮膚及眼睛受照射或會造成生理不適,呼籲市民使用時切勿凝視光源。
消委會測試的8款便攜紫外線殺菌消毒器,包括4款消毒盒及4款手持式消毒裝置,來源地來自南韓與中國,售價為220港元至1,480港元不等,分別以金黃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肺炎菌與甲型流感病菌H1N1作為試驗病毒,並把含有病毒的玻璃放在消毒器下,按產品說明時間、距離放置,其後測試病毒存活率,並作比對,結果發現所有樣本的殺菌效能均達97%以上。
然而,消委會提醒紫外線殺菌消毒器的穿透力低,例如消毒鑰匙時要逐條排好,同時要照射雙面,而且產品對死角位置難兼顧,使用時亦應逐小範圍照射,否則會影響殺菌效能。

消委會測試的8款便攜紫外線殺菌消毒器,4款為消毒盒,4款為手持式消毒裝置。(陳奕釗攝)

便攜紫外線殺菌消毒器的使用建議。(消委會圖片)